國有銀行

委外投資:助力中小銀行突圍

李海濤:目前經濟整體流動性沒有收緊,但信用風險不斷爆發,「資產荒」問題仍然突出,這對銀行業資產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民營銀行並未改變銀行業

改革人士原本指望民營銀行把貸款導向急需信貸的消費者和小企業,但其規模太小,無法影響整體信貸配置。

從錦州銀行看中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

Orient Capital Research董事總經理科利爾:從表面上看,由國有五大行主導的中國銀行業不大可能爆發危機。但如果我們把目光下移至中小城鎮,就會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

全球監管新規要求中國大銀行額外發行債券

中國各大銀行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滿足旨在避免政府紓困銀行的全球新標準。而通常被視爲優勢的依賴存款獲得融資的做法,卻使它們處於不利境地。

中國大銀行不討好

FT記者歐陽德:中國公衆對國有銀行業的鉅額利潤和壟斷日益不滿。令中國銀行業模式走向破產的,可能不是純經濟因素,而是公衆的憤怒。

放貸
中國各銀行爲何競相放貸?

FT駐華記者馬利德:中國各銀行向外撒錢的方式,說明政府作爲銀行正式擁有者的持久影響力。中國各銀行外資股東的想法,是無關緊要的。

審慎的中資銀行

許多中資銀行已是全球最賺錢的銀行,謹慎的態度和政府嚴格的監管,令它們倖免於金融危機,但也妨礙了它們成長爲國際性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