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恩

IMF前總裁卡恩出庭面對「淫媒罪」

曾有望成爲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的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和另外12人面臨「從事嚴重拉皮條行爲」的刑事指控,他們涉嫌參加有妓女的高階性派對,若被定罪可能坐牢。

IMF
FT社評:卡恩應該退居幕後

雖然美國檢方放棄了對卡恩的性侵指控,但是他放蕩的私生活和他對待女性的態度已爲世人所知。如果他真想在公共生活中發揮作用,就應退居幕後。

IMF
從卡恩案看法美兩國之別

美國《旗幟週刊》高級編輯考德威爾:美國檢方撤銷了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法國籍前總裁卡恩的強姦罪指控。此案折射了美國和法國在道德觀和法律體系兩方面的差異。

IMF
卡恩東山難再起

對IMF前總裁卡恩在紐約性侵犯一名酒店女傭的刑事指控已全部撤銷,但比起三個月前、人們普遍認爲他會成爲下一屆法國總統時,他明顯變老了。

IMF
卡恩重返政壇?女性說了算

Rue89新聞網執行長韓石:卡恩事件已影響到許多女性選民的選擇。卡恩對女性的致命吸引力,最終很有可能導致法國誕生第一位女總統。

IMF
FT社評:新任總裁必須改革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應對全球經濟治理面臨的最大挑戰方面的角色無可替代,爲了讓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新任IMF總裁必須對該組織進行改造。

IMF
Lex專欄:IMF逃不出歐洲掌心

金磚國家在IMF人選問題上達不成一致,西方人看上去將繼續掌控這家機構。這段始自一起酒店醜陋事件的政治過程不僅令人生厭,還可能給全球造成嚴重後果。

IMF
誰有資格領導IMF?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裏•薩克斯:我們不需要一位金融「民工」或是政客。新總裁必須是一位真正的經濟設計師,有能力協助設計全新的國際貨幣框架。

卡恩
我可不願頂替卡恩

FT專欄作家露西•凱拉韋:被邀請頂替卡恩這樣的大人物,理應感到無上榮光。但事實上並沒有。因爲這感覺更像是個意外,而不是一種恭維。

IMF
歐洲不應繼續掌控IMF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歐洲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正迅速下滑,如果不順勢而動,從全球擇優選定IMF總裁,將鑄成大錯。

IMF
別再讓政客執掌IMF

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瑞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宗旨是推動出臺強硬政策,以整頓財政管理不善的國家,而不是爲了讓政客們贏得人氣。

薩科吉要求低調應對卡恩案

面對卡恩案,薩科吉已命令自己的競選團隊保持沉默。經常因行爲衝動和品味豔俗而飽受詬病的他,這次希望做到讓別人無可指責,提升自己明年勝選的機會。

IMF
IMF在重蹈覆轍

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研究員拉克曼:對於IMF一年前在希臘問題上犯下基本政策錯誤,人們或許會持理解態度。但人們很難理解,IMF爲何今天在葡萄牙問題上會犯同樣的錯誤。

卡恩
法國人:卡恩被捕系抹黑陰謀

在法國本週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約有57%的受訪者認爲卡恩受到了陷害。在社會黨選民中,這一比例高達70%。

卡恩
FT社評:IMF不應再是歐洲人囊中之物

鑑於IMF在歐洲扮演的角色和傳統,人們可能忍不住會想要徑直去物色另一個歐洲人來出任該機構總裁。儘管這麼做比較省事,卻是錯誤的。

卡恩
智利央行行長:IMF總裁一職應任人唯賢

德格雷戈里奧對IMF總裁必須是歐洲人的構想表示不屑,他表示,人選決定過程應當是「開放、透明和任人唯賢的」。

IMF
卡恩被捕後歐洲怎麼辦?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事實證明,卡恩在正確的時間擔任了正確的職務。他向世人證明自己是勇敢的決策者。在歐元區問題重重的當下,他的缺席將讓人深切遺憾。

IMF
醜聞令歐洲中左翼雪上加霜

FT專欄作家菲力普•斯蒂芬斯: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斯特勞斯•卡恩週末在紐約傳出醜聞,讓薩科吉鬆了一口氣。在他一人身上寄託厚望,無意間證實了歐洲中左翼政黨所處困境之深重。

於「朕」何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中國媒體的聚光燈繼續射向故宮。故宮爲「錯別字門」所作的道歉聲明,被指責爲「臣子爲朕開脫」;有關建福宮的訊息則牽出了一個老問題:故宮究竟能否「商業化運作」?

IMF
IMF總裁職位爭奪戰揭幕

卡恩被捕,讓一些評論員宣稱,這可能給新興市場接管IMF提供了機遇。但歐洲數國領導人已經表示,按照慣例,IMF最高職位應該繼續留給一名歐洲人。

IMF
IMF危機:新興市場的機會?

新興市場也許迎來了執掌IMF這個「世界終極借款人」的最佳機會。但如果說歐洲人只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的話,那麼新興陣營的問題是,候選人或許太多了。

IMF
Lex專欄:卡恩之後的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新領導很可能對實行低估匯率和資本管制的較貧困國家更加寬容,而對試圖逃脫過度負債和改革極不徹底的較富裕國家不那麼客氣。這種思維模式很可能讓IMF對較貧困國家經常實行的低估匯率和資本管制措施更加寬容,而對試圖逃脫過度負債和改革極不徹底的較富裕國家則不那麼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