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

烏克蘭:烏軍登陸克里米亞半島並實施特別軍事行動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稱此次登陸突襲擊斃了數十名俄軍士兵。

俄羅斯稱烏克蘭襲擊赫爾松和克里米亞之間大橋

烏克蘭對俄方關鍵補給線的打擊擾亂了對抗基輔南部反攻戰的俄羅斯部隊的行動。

爲什麼烏克蘭要癱瘓俄在克里米亞的基地?

烏克蘭對這個被佔領半島上的軍事設施進行打擊,對其準備展開備受期待的春季反攻至關重要。

FT社評:普丁對烏克蘭的殘酷報復

雖然俄羅斯的襲擊帶來了痛苦,但很可能只會增強烏克蘭的非凡決心。

俄羅斯搖擺於霸權與帝國之間

孫興傑:俄烏戰爭已經進入僵局,面對西方,俄羅斯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遭遇一場「克里米亞戰爭」式的局面,未來它是否會強化「東向」戰略?

每週時事分析:俄烏停戰之後會出現的遺留問題

曹辛: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克里米亞問題,以及頓巴斯的歸屬問題。此外,中國是否應成爲中立化後的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國?

俄羅斯
西方的「雙重標準」和普丁的「一重標準」——從克里米亞危機到普丁「2•21」宣言

秦暉:俄羅斯直接向包括哈爾科夫、基輔和敖德薩在內的烏克蘭全境發動大規模進攻。這纔是應了1930年代的那句話:蘇臺德不會是終點!

俄羅斯
俄羅斯繼續向俄烏邊境增兵

俄羅斯在邊境附近總共部署了逾10.6萬軍隊。西方官員和分析人士稱,向俄烏邊境進一步部署武器和軍隊標誌着俄羅斯在爲新一輪入侵做準備。

俄羅斯
俄羅斯從俄烏邊界撤離軍隊

俄羅斯國防部長下令近期在俄烏邊界集結的數萬俄軍返回基地。此舉有望緩解外界對於雙方爆發衝突的迫在眉睫的擔憂。

俄羅斯
FT社評:黑海緊張局勢升級的背後

對普丁和波羅申科來說,緊張局勢有限度的升級至少有利於轉移民衆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西方應防止吞併克里米亞事件重演。

普丁
如何正視普丁的危險?

拉赫曼:真正的危險不是普丁尋求與西方發生直接衝突,而是他可能錯誤估計形勢,製造了他無法控制的對抗。

俄羅斯
俄羅斯宣佈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俄羅斯做出上述決定的前一天,國際刑事法院發佈報告稱,俄2014年對烏克蘭克里米亞的吞併構成「佔領」。

俄羅斯
普丁譴責烏克蘭武裝入侵克里米亞

俄聯邦安全域性表示,已挫敗烏軍事情報機構籌劃的破壞克里米亞基礎設施的恐怖主義行動,並逮捕了一名烏軍事情報官。

速讀
FT年度辭彙:新俄羅斯

這個名詞從何而來?爲何普丁重新使用這個辭彙會掀起軒然大波?瞭解一下2014年度熱詞「新俄羅斯」的前世今生吧。

默克爾
德國外交政策應「有所作爲」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在烏克蘭問題上,歐巴馬政府已「退居二線」,德國總理默克爾因此成爲能主持局面的西方領導人。面對強硬普丁,謹慎的默克爾需要變得更強勢。

俄羅斯
對抗將使俄羅斯與西方雙輸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特列寧:西方擔心俄羅斯將在烏克蘭東部沿用「克里米亞策略」,這與實際情況相距甚遠。如果坐視或促成烏克蘭分裂,俄國與西方將發生對抗,雙方都會成爲輸家。

俄羅斯
俄羅斯謹慎「向東看」

隨著俄羅斯與歐洲關係日益惡化,俄方開始把目光轉向中國等亞洲國家。但是,中俄的合作伙伴關係仍然是謹慎剋制的,因爲俄羅斯人向來擔心中國人在地廣人稀的西伯利亞反客爲主。

克里米亞局勢導致戰爭的幾率不大

FT專欄作家庫柏:和過去發生於該地區的大規模流血衝突相比,今天的克里米亞證明,世界正變得更加和平。雖然戰爭的可能還在,但現代人對暴力的渴望正越來越少。

被克里米亞改變的大國棋局

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孫興傑:克里米亞將歐亞大陸的戰略焦點集中到一起,引發連鎖反應。面對強硬的普丁和難有作爲的歐盟,歐巴馬只能放下身段暫停製衡中國。

普丁
新聞人物:俄國強人普丁

俄羅斯總統普丁對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危機的處理讓歐美與俄國到了「第二次冷戰」的邊緣,這看似出人意料,但FT駐莫斯科首席記者和東歐編輯認爲,這個對抗的苗頭早在多年前就埋下了。這是怎麼回事?事態會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