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正在摸索新的外交政策。如果說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政府正以極大熱情擁抱這一任務,那可能言過其實。在柏林圍牆倒塌25年之後,多數德國人仍然更願意躲在歷史背後。出口汽車和機牀是一回事,在秩序混亂的世界中扮演積極角色則是另一回事。俄羅斯插手烏克蘭的行爲令默克爾別無選擇。
去問問那些外交官,在應對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的復仇主義時,西方在由誰領頭?答案是默克爾。你不會經常聽到美國官員主動承認,美國總統在扮演次要角色。不過,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還需要操心其他事情,包括正陷入暴力混亂狀態的中東、埃博拉疫情以及中國。而且,不管怎麼說,烏克蘭位於歐洲的後院。因此,默克爾成了出面與俄羅斯政府對話的西方領導人。
冷戰期間,一切要簡單得多。聯邦德國政府的外交政策遵循兩大目標:與東德重新統一以及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推動和解。海爾穆•柯爾(Helmut Kohl)曾認爲,他的使命是確保統一後的德國對歐洲安全。而要實現這一事關存亡的目標,他需要做的只是維持與美國政府的密切關係,並與法國政府維持更爲密切的關係。
您已閱讀23%(481字),剩餘77%(16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