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這一次,誰會贏?

FT中文網撰稿人覃裏雯:25年前,柏林圍牆倒塌。之後發生的很多事情,已經撼動了這一事件曾給人們帶來的希望。柏林圍牆倒塌的遺產可能已被揮霍得差不多了。

《每一次,善都會贏》,這是自稱「一家全球性本地報紙」的《柏林時報》紀念柏林圍牆倒塌25週年特刊中的一個報導標題。

十多年裏,我採訪和交談過的世界各地的德國人,回憶起柏林圍牆倒塌時自己的想法,也近乎如此,「不可思議的幸福」是他們最常用來形容當時感受的辭彙。20世紀最輝煌的故事的確是這麼被定義的:以奴役、極權和計劃經濟爲特徵的共產主義陣營的瓦解結束了冷戰,以自由、民主和充分競爭爲特徵的西方陣營鋪平了世界共同富裕和平的道路。在祕密警察史塔西總部堆積成山的普通公民跟蹤報告,讓東部陣營公民膽寒的公權力之肆意迫害和屠殺,災難性的計劃經濟,它們的崩塌是必然的,這崩塌是乘滑翔機、自制潛水艇和熱氣球飛越柏林圍牆的東德人和他們的親朋帶著全部熱望擁抱的結果。

25年之後回顧柏林圍牆倒塌的那個時刻,它依然令人動容。被無數次講述也無法窮盡的悲歡離合的故事,絲毫也沒有減弱它們的力量。其中也不乏黑色幽默,一個德國外交官曾給我講過,她所在的部門裏有三個來自前東德的同事,都是當年偷渡到西柏林的,其中一個是趁天黑冒著挨子彈的危險游泳過界河。也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最後一位游過來還不到一個禮拜,柏林圍牆就倒塌了。而《再見,列寧》喜劇片裏那個不願與過去告別、需要被矇騙於真實世界之外的東德媽媽,也會得到寬宏大量的同情。

您已閱讀20%(539字),剩餘80%(21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