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

柏林圍牆是怎麼倒塌的?

美國參議員、共和黨前總統候選人马侃:回首20年前柏林圍牆的倒塌,我認爲對極權主義的最深遠打擊來自於人們對人權的普遍嚮往。

20年前的昨天,全世界懷著敬畏的心情看到,數以百萬計的東德人和西德人湧上柏林街頭,拆毀了歷史上禁錮人類自由的最大標誌性建築之一。由此,德國人民不僅在忍受了28年的痛苦分離後與同胞兄弟姐妹再度團聚,而且還爲歐洲帶來了統一、自由與和平的希望。

柏林圍牆的倒塌以及隨後共產主義的崩潰,是許多人努力的結果:有東方人,也有西方人;有歐洲人,也有美國人;有軍人,也有政治家。但對極權主義的最深遠打擊,或許來自一種理念:人們對人權的普遍嚮往——生命和自由、對財產的保護、以及得到被統治者認同的統治。西方對這些價值觀的支持,以及對所有在鐵幕背後仍對這些價值觀保有信念的人士的支持,幫助我們贏得了冷戰的勝利。20年後的今天,我們仍可從這段經歷中借鑑許多經驗。

最重要的一點是:體現人權的政府必須在其外交政策中對人權給予支持,不分時間場合,不分種族。這種支持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標誌着現實主義的更高形式。政權的性質不可能背離其行爲。粗暴對待和欺騙本國人民的政府,很可能會以同樣、或者更糟的方式對待我們。相反,尊重本國公民權利的政府,則更有可能在世界上發揮和平作用。因此,出於自身的基本利益,我們必須在塑造世界,使之爲更多人提供更有保障人權的長期和耐心努力中,發揮帶頭作用。

您已閱讀35%(522字),剩餘65%(9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