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

習馬會
重溫習馬會:臺海博弈新局

FT中文網撰稿人易昕:「習馬會」雖落幕,但標誌臺海關係新階段、新狀態的大戲纔剛剛啓幕,並攪動兩岸三方的利益格局。圍繞這次會晤,各方存在何樣的政治機遇和風險?本文在梳理「九二共識」基礎上對此做一分析。

臺灣
「習馬會」恐難以制約蔡英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笑蜀:臺灣既有「太陽花世代」支撐的民意後盾,國際上更有美日默契,未來的蔡英文政府不缺好牌。指望「習馬會」制約它,可能太樂觀。

立冬後的造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從宣佈調查、審判到入獄服刑,官員一直得到特別照顧,級別與待遇成正比,與民衆犯罪分別明顯,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爲一句空話。

習馬會
「習馬會」後中國還應做什麼?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對中國政府來說,臺灣和香港問題比南中國海和TPP等問題更加不可預測,也更危險。中國需要從實質上改變對待臺灣和香港的方式。

「習馬會」加大臺海兩岸引力

習近平可能認爲,臺海兩岸更爲密切的經濟往來與較爲溫和的交流方式,最有可能成功說服臺灣接受類似於香港的那種「一國兩制」安排。

習馬會
「習馬會」暴露民進黨與美國裂痕

臺海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首次會面,既創造了歷史,也暴露出美國政府與臺灣很可能產生的下一屆領導人之間的裂痕。美國表示,歡迎「臺海兩岸領導人的會面,以及近年兩岸關係出現的歷史性好轉」。

習馬會
「習馬會」後還應更進一步

FT記者王明:習近平與馬英九會談將開創重要先例,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要真正恢復兩岸友好關係,大陸方面還需要研究如何與有望在大選中勝出的民進黨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