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習馬會

「習馬會」後中國還應做什麼?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對中國政府來說,臺灣和香港問題比南中國海和TPP等問題更加不可預測,也更危險。中國需要從實質上改變對待臺灣和香港的方式。

「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我們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這是習近平在成爲中國大陸首位與臺灣總統握手的國家主席之後說過的話。習近平與馬英九的會面無疑具有歷史意義。然而,習近平談到的「一家人」讓我想起好萊塢電影中黑手黨老大用到這個詞時的情景:既富有魅力又暗含威脅。事實是,中國大陸仍堅稱,臺灣是一個叛離省份,並保留一旦臺灣宣佈獨立將展開攻擊的權利。

這種模糊並不只表現在這裏。從一個層面來看,習近平決定打破兩岸幾十年的相互排斥是一位自信領導人的做法。然而,習近平的勇敢或許既反映出了信心,也顯示出了擔憂。因爲當他向一衣帶水的對岸望去時,看到的是一片充滿麻煩的海洋。

臺灣政治正朝著對大陸不利的方向發展。此外,中國大陸在南中國海的領土抱負問題上正面臨美國越來越大的壓力。習近平在陸上也面臨麻煩。美國和11個其他國家剛剛就《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達成一致,這一貿易協議並不包括中國,對中國在亞太經濟中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戰。與此同時,香港2014年的民主抗議令其與中國內地交惡,北京方面的「一個中國」政策有可能會同時在香港和臺灣受到挑戰。

您已閱讀29%(467字),剩餘71%(11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