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全球化是否減少了不平等?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米拉諾維奇在《全球不平等》一書中指出,全球化使世界範圍內的收入不平等下降,但使大多數國家內部、尤其是高收入國家內部的不平等加劇。危險在於:不斷加劇的不平等似乎很難和任何真正的民主制度共同存在。

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寫出了一本傑出的著作。《全球不平等:全球化時代的一種新方法》(Global Inequality: A New Approach for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是一本資訊量大、涉及面廣、學術性強、富有想像力並且極其簡潔的書。米拉諾維奇在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安東尼•阿特金森(Anthony Atkinson)以及弗朗索瓦•布吉尼翁(François Bourguignon)近年重要著作的基礎上又取得了重大成果,完全符合你對這個領域中一個世界頂尖專家的想像。

與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2014年出版)不同,米拉諾維奇更關注全球不平等,而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不平等;更關注收入的不平等,而不是財富的不平等。他所展開的畫布比阿特金森所著《不平等:我們能做些什麼?》(In­equality: What Can Be Done?,2015年出版)一書更加廣闊,後者集中討論了英國一個國家的情況,也更爲深入地探討了政策領域。與《全球不平等》最接近的是布吉尼翁所著的《不平等的全球化》(The Globalisation of Inequality,2015年出版),這或許不足爲奇,因爲兩位作者曾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共事。但米拉諾維奇的論述更加偏向歷史和政治角度。

米拉諾維奇和布吉尼翁一樣,強調了一個令人振奮的事實。雖然大多數國家內部的不平等程度——特別是高收入國家——都在加劇,但全球範圍內的收入不平等(儘管嚴重)呈持續下降趨勢,自2000年以來尤爲明顯。不過一旦中國的人均收入水準升至全球平均值以上——這很快就會發生——全球收入不平等下降的趨勢可能也將不再持續。全球不平等能否進一步下降的前景將取決於其他大型發展中經濟體——尤其是印度——的發展速度。

您已閱讀24%(822字),剩餘76%(25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