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緊縮發生之前,有個很流行的說法是,右翼在經濟論戰中取勝,左翼則贏得了文化辯論。然而,左翼似乎還贏得了第三種爭論——語言學爭論。我指的是,他們使用「不平等」這個詞語來表述收入和財富的差距。這裏暗含的意思是,平等應是常態,如偏離了平等,就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
如今這個問題再度引起熱議。許多富有的商人,包括基金經理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似乎對自己的收入懷有負罪感,而且還呼籲政府向他們所屬的羣體徵收更高的稅款。官方統計人員不斷發布有關不平等變化情況的研究報告。上屆工黨政府留下了一部駭人的《平等法》(Equalities Act)。根據某些解讀,該法主要是爲了打擊種族與性別歧視;但根據另一些解讀,該法的干預性更強。如果我對社會民主黨派的朋友們說,實質性的平等只會出現在墳墓中,有時甚至在那裏也不平等——莫扎特(Mozart)就被埋進了一座乞丐的墳墓——他們臉上就會流露出厭惡的神色,讓人看了很不舒服。
來自另一方的反駁有些不夠上心,他們的火力集中在英國最高50%的邊際稅率上。這一稅率被稱爲一種無效且有害的政治作態——這說的沒錯,卻未必是發起反擊的最佳出發點。
您已閱讀27%(491字),剩餘73%(13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