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

不平等的真正受害者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普森:有關不平等問題的討論存在諸多盲點。不應只糾結於丈量經濟不平等的鴻溝,卻忽略了探尋弱勢羣體的身份。

最近,人們對於不平等的憤怒情緒十分激昂,而且理由充分。但儘管有這種正當的關注,整個討論太過禮貌,也太過侷限了。我們應該關注不公正,並非所有形態的不平等本身都是不公的——某些不平等比其它不平等更爲不公。我們還應該對不安全採取一些措施。不安全曾是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的主題,現在卻基本上被遺忘了。對於美國窮人來說,不平等帶給他們的真正威脅是不安全,而非其他人的財富(有時候這些財富數額巨大)。

我們還應該關注包容性。這意味著我們要認識到,因爲種族、宗教、族羣或者性別,許多個人的經濟安全仍然得不到保障,更不必說獲取財富了。簡言之,誰纔是真正的受害者?他們是怎麼陷入弱勢的?這些問題在當下我們對於不平等的激烈討論中被遺漏了。持續地遺漏不安全和包容性,是一種道德上的失敗,這種失敗的結果是政策錯誤。我們糾結於經濟差距的總體程度。然而,除非我們同樣關注那些得不到經濟機會的人的身份,否則我們無法認識到不平等帶來的風險,無法找出正確的政策回應。

不尋常的是,圍繞不平等問題的公開討論,迄今除了財富以及偶爾提到的工作所需技能以外,一直小心地不去對國民加以區分。最近展開的關於不平等問題的多數嚴肅討論中,對於人的經濟成功可能依靠種族、性別或者族羣的想法,人們至多只是順便提及這個想法。另一個盲點是某些地區甚至國家持續處於落後狀態,如西維吉尼亞州、阿拉巴馬州、義大利南部和葡萄牙。

您已閱讀32%(580字),剩餘68%(12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