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貧富差距

世界如何解決不平等難題?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在美國乃至全世界,不平等已成爲一個大問題。收入最高的1%人羣財富進賬佔所有人羣總收入的比例已大幅上升,而底層收入羣體改善境況的機會卻十分渺茫。

在美國乃至全世界,不平等已成爲一個大問題。二三十年前,說整體經濟成長率是中產階層收入成長和消除貧困運動取得進展的主要驅動力,還算得上是個合理的論斷。但這個說法如今已不再可信。

收入最高的1%人羣所獲收入佔所有人羣總收入的比例已大幅上升。越來越大比例的產出轉化爲了利潤。實際工資停滯不前。家庭收入增速不及生產率增速。這些趨勢的累積效應導致,美國很可能正在邁向「唐頓莊園式經濟體」(Downton Abbey economy)。這些問題很可能在週期性狀況正常化、預算赤字問題最終得到解決之後,仍長期困擾我們。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感到擔憂是有理由的。那些譴責歐巴馬「弄垮富人」、推行非美式民粹主義的人——說得客氣點——缺乏歷史眼光。從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到哈里•杜魯門(Harry Truman),多位美國總統都曾抨擊金融界和商界少數特權人士的出格之舉。有些還曾將這種抨擊付諸行動。面對鋼價的不斷攀升,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曾派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人員突擊檢查企業的辦公室,人們還普遍認爲,他曾命令相關部門審計企業高階主管的個人報稅表。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在1973年採取了同樣的辦法,宣佈要對「提價幅度相對1月最高限價超過1.5%的企業的賬簿」進行稅務調查。這些總統都曾以各自的方式應對不平等現象。關於這種現象,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的描述是最到位的:「儘管美國的富人變得更富……美國並沒有變得更富……股市上漲了兩倍,但工資卻下跌了。」

您已閱讀38%(678字),剩餘62%(11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