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貧富差距

全球變得更平等?

FT專欄作家加普:導致美國和歐洲製造業和文員職位大幅減少的力量,已使得中國和印度數億人擺脫貧困。這些力量大大加劇了西方經濟體內部的不平等程度,同時卻讓全球變得更平等。贏家是中國和印度的工廠工人,而輸家則是西方的中產階層。

今年11月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發佈了首篇教宗告誡文,將矛頭對準現代資本主義,抨擊後者助長「金錢崇拜」並導致全世界不平等程度日趨嚴重。

教皇方濟各在其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中寫道:「少數人的收入呈幾何級數增加,貧富差距也是如此,絕大多數人無緣幸福的少數人享有的富足。這種失衡是捍衛市場絕對自主和金融投機的意識形態造成的。」

他的話語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這些人看到的是,發達經濟體中「1%最富有人羣」的收入似乎不可阻擋地增加,而中產階級則收入成長停滯。然而,就世界整體而言,方濟各在兩方面都說錯了。不但收入分配更爲平等,而且資本主義也有積極意義。

您已閱讀12%(278字),剩餘88%(20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