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改革

小產權房關乎中國城鎮化成敗

中國人民大學陶然:中國新型城鎮化模式的建立,必須伴隨全面深刻的配套改革。著力點與突破口不是戶籍制度,也非財稅體制,而是如何建立城鄉一體的用地市場和降低城市定居成本。小產權房問題能否解決,決定城鎮化的模式與走向。

中國的新型城鎮化要實現以人爲本,改變過去土地城鎮化過度、人口城鎮化不足、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價高企的老路,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今年的「兩會」都在強調的目標。但如何實現這些目標?至今並無一個明確的共識,即便是新出臺的《國家城鎮化戰略規劃2014-2020》,也依然沒有沒有給出全面有效的政策改革組合,能夠一方面實現大量流動人口在城市實現體面定居並接受相應公共服務,但同時又不過度增加地方的財政負擔;一方面防止房地產泡沫破裂,但同時又可以拉動經濟成長,並推動中國城鎮化模式真正實現以人爲本。

新型城鎮化模式的建立,必須通過全面深刻的土地——財稅——戶籍配套改革來完成,而改革的著力點與突破口並不是戶籍制度,甚至也不是財稅體制,而在於如何漸進式的建立城鄉一體的建設用地市場,全面降低農村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定居的成本。在這一問題上,中國大陸的珠三角地區已經有可行的探索,而在臺灣也有可借鑑的經驗。從珠三角頗有價值的實踐來看,衆多利益和屏障盤根錯節的小產權房問題能否解決,實則將決定中國未來城鎮化的模式和走向。

中國的土地供給制度與房地產泡沫

您已閱讀5%(462字),剩餘95%(81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