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房地產

中國應戒除房地產依賴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中國的城市發展正在爲過去的房地產依賴付出代價。如果中國繼續以負債方式大搞房地產,這個產業將從過去城市發展的動力逐漸轉變爲包袱。

在土地經濟模式下,中國一些城市的發展對房地產高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及房地產相關投資成爲拉動經濟成長的「雙引擎」。過去十年,在人口紅利及城市化的推動下,房地產成爲「支撐」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只要能夠尋找到終端需求——既包括城市新增人口的剛需,也包括投資和投機需求,這一循環便得以維繫。不過,隨著這些長期因素髮生變化,房地產依賴對城市發展的副作用逐漸初顯。

近年來被熱議的「鬼城」現象,便是這種副作用的集中體現。房地產建起來了,卻缺少人口與產業支撐,使得城市的發展如無根浮萍,缺乏生氣與活力。在中國的基層,這樣的城市並不少見,媒體曾盤點過國內十大鬼城,包括京津新城、鄂爾多斯及鄭東新區等;其實,除了上述這些著名的空城,只要到各個城市的新區走一走,便不難發現同樣的景況。在國內,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幾個一線城市;除此之外,很多城市存在程度不同的空城現象,房地產躍進帶動基層的房地產市場普遍供過於求。

西南省會城市貴陽的一組數據頗具有代表性。過去幾年,貴陽市GDP成長迅速,2011年和2012年分別較上年成長了17.1%和15.9%。在各項具體宏觀數據指標中,成長最快的就是全市的房地產開發投資。200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幅在25%左右,2010年達到47.7%,2011年攀升到50.5%,2012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4.4%。房地產投資對GDP的貢獻可見一斑。

您已閱讀33%(585字),剩餘67%(11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