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拯救:到此止步?

FT社評:世界末日還沒到,全球經濟尚未崩潰。但有一件事現在相當明顯:我們所知的銀行體系失敗了。雷曼兄弟破產,是因爲美國財政部拒絕出手紓困。這是一個極具勇氣的決策。

自3月份貝兒斯登(Bear Stearns)消失之後,如今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出人意料地計劃吸納美林(Merrill Lynch),意味著華爾街五大獨立投行中,有三家已在6個月內相繼消失。剛剛度過一個令人震驚的週末之後,現在要有信心地預測投資銀行業的未來格局還爲時過早,但「一切照常」已被排除在外。

雷曼進入破產程式,是因爲美國財政部拒絕補貼紓困行動。這是貝兒斯登事件之後的一次政策變化,與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國有化也形成強烈反差。這是一個極具勇氣的決策。爲貝兒斯登紓困的動機很可能沒錯,即擔心貝兒斯登與業內同行的相互聯繫如此緊密,以至於該銀行的癱瘓將拖垮整個金融體系。

這些擔心同樣也適用於雷曼兄弟。但美國政府並不擁有無止境的資源;即便它有,政府在一場嚴重金融恐慌中的挑戰,也是選擇正確之處劃清底線。如果讓房利美這樣的房貸機構癱瘓,美國經濟很可能隨之崩盤。另一方面,爲任何好言求助的任何機構提供紓困,則是鼓勵(甚至更多)魯莽行爲、導致未來另一場危機的配方。

您已閱讀29%(486字),剩餘71%(11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