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熟悉臺北,但去過東京或上海,你可能會以爲臺北也是高樓林立。但其實不然,真正的高樓可能只有幾棟,其餘大多是低矮的建築。從建築風格來看,臺北顯得相當內斂;臺灣本身也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整座城市籠罩在一種灰色調之中,對我來說,這種感覺有些像倫敦——潮溼、略帶反烏托邦的氣息。不過,臺北到處藏著有趣的小角落和迷人的人,讓人覺得這裏非常值得一遊。

我14歲時離開臺北前往倫敦——我一直對藝術感興趣,而臺灣的教育體系相對更偏重學術——但我每年都會回來。2012年從斯萊德美術學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畢業後,我帶著丈夫和弟媳在臺灣展開了一次公路旅行。我們在藍家割包(Lan Jia Gua Bao)喫了夾五花肉的刈包,隨後又前往宜蘭的礁溪包子饅頭專賣店(Jiaoxi Baozi),那是一家遠近聞名的包子店(包子是封口的蒸包,與刈包不同)。我們喫到了最鬆軟、最輕盈的包子——體積不小,但非常蓬鬆。回到倫敦後,我們開始嘗試研發自己的配方,這促成了從快閃店、市集攤位到2015年開設第一家常設餐廳的創業之路。
您已閱讀23%(495字),剩餘77%(16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