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Brown文章檔案

東盟
東盟峯會突顯南海問題

東南亞再次開始尋求向外發展,但一個重要的安全問題涉及南海。南海與很多東盟國家接壤,但中國宣稱對幾乎整個南海擁有主權。
2011年11月22日

東盟
東盟經濟一體化?

東盟仍然只是把10個各有不同的經濟體拉到一起的鬆散聯盟。商界許多人士認爲,東盟永遠光說不做、令人失望,只不過它剛好包括了一些有吸引力的成員國,在投資建廠和設立亞太區總部方面提供了中國以外的選擇。
2011年11月20日

繼承人安排是關鍵

家族企業成功的基本原則是顯而易見的:明確所有者、控股方和管理者的職責範圍,對有效的公司治理給予足夠的關注,對繼承人問題作出合理安排。
2011年10月17日

分析:亞洲通膨有放緩之勢

印尼、南韓、中國和新加坡陸續公佈的數據表明,亞洲許多地區的通膨有明顯下行趨勢,但經濟學家警告,通膨不會消退,各國央行仍不可輕忽。
2011年6月12日

分析:日本地震影響尚未顯現

公司業績情況表明,較之日本的毀滅性災難,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對亞洲公司一季度業績影響更大。地震影響可能要到二季度纔會顯現。
2011年5月16日

索尼
索尼必須確保系統安全

FT記者凱文•布朗:客戶資訊洩露事件給索尼帶來雙重打擊。眼下,索尼必須升級其安全管理辦法,並確保駭客的後續攻擊不會得逞。
2011年5月8日

中馬經貿跨越「語言障礙」

雖然有一段「迷失於翻譯」的小插曲,但溫家寶訪問馬來西亞的主要成果是推動雙邊經貿。預計中國將增加棕櫚油及產品的進口,雙方還將提高服務業貿易額。
2011年4月29日

宏碁
分析:宏碁欲借平板熱潮轉型

宏碁在經歷艱難時刻,它連續幾個季度未能實現銷售目標。現在,臨時執行長王振堂希望把公司的著眼點從生產數量轉向利潤率。
2011年4月28日

華為
分析:上市有助華為進軍美國

中國行動通信網路設備製造商華為公佈董事會成員名單之舉提高了透明度。但從根本上說,若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真希望消除華盛頓的擔憂,他應當將公司整體公開上市。
2011年4月20日

頁岩氣
分析:押注頁岩氣和油砂的風險

最近兩年,亞洲新興國家的油氣生產商爭相湧入北美頁岩氣和油砂礦項目,但這個行業在定價、監管以及開採和運輸的環境成本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
2011年4月13日

地震考驗全球供應鏈

日本地震暴露了全球供應鏈在自然災難面前的脆弱,但對眼前問題的關注或許遮掩了跨國公司面臨的一個更大挑戰:全球供應鏈的概念是否已經過時?
2011年3月23日

腐敗
亞洲反腐刻不容緩

FT駐新加坡記者布朗:國際透明組織2010年針對176個國家的腐敗指數排行顯示,新加坡和紐西蘭並列榜首,南韓、中國和印尼的排名分別爲第39、78和110位。
2011年3月21日

分析:和黃港口業務上市受熱捧

把賭注押在和記黃埔身上讓許多香港人賺的盆滿鉢滿。現在,李嘉誠向新加坡投資者提供同樣的機會。但是,和黃點到的每塊石頭都能變成金子。
2011年3月14日

中國製造業成長2月繼續放緩

面對貨幣政策收緊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中國2月採購經理指數降至半年來的最低點。摩根史坦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王慶認爲,2月數據顯示製造業成長仍然強勁,不過近期其它一些經濟指數的變動表明,這個指數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穩定於當前水準上。
2011年3月1日

漲薪潮衝擊中國「製造中心」地位

中國新近掀起一輪漲薪潮,讓人們再次關注在華企業是否會把生產轉移到亞洲其他地區。但不少企業主和經濟學家認爲,工資上漲對在華企業利潤的影響,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2011年2月16日

併購
中印企業將是亞太地區併購主力軍

2010年亞太地區在外資併購和海外併購兩方面的交易金額都出現激增。投資銀行家們目前預計,今年該地區併購活動仍將保持活躍,而主力軍很可能是中印企業。
2011年2月13日

匯率
分析:亞洲匯率合作

在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可能導致歐元區解體之際,匯率合作慢慢提上亞洲政策議程。
2011年1月13日

亞洲通膨風險漸增

2011年1月4日

印度
中印繁榮難掩亞洲頹勢

亞洲各地的商業繁榮景象,讓人產生了地區經濟V型復甦全力推進的錯覺,而第三季度GDP數據卻折射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2010年12月6日

分析:英國帝亞吉歐的白酒嗜好

6個月前,英國飲料集團帝亞吉歐宣佈以至多10億美元控股中國白酒品牌水井坊。無論對帝亞吉歐還是對中國而言,這次收購的結果都非常重要。
2010年11月10日

美聯準
美聯準新一輪寬鬆舉措招致國際批評

美聯準向經濟額外注入6000億美元,促使多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準備出臺防禦措施,並招致一些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批評。美聯準此舉加劇了外界對於美元大幅貶值、新一波資本洪流湧入新興市場的憂慮。
2010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