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腐敗

亞洲反腐刻不容緩

FT駐新加坡記者布朗:國際透明組織2010年針對176個國家的腐敗指數排行顯示,新加坡和紐西蘭並列榜首,南韓、中國和印尼的排名分別爲第39、78和110位。

隨著亞洲國家政府公開承諾將打擊賄賂和欺詐行爲,在亞洲很多地區肆虐的官員腐敗現象終於走到了聚光燈下。數十年來,這種腐敗現象一直處在陰影之中。

然而,上述意圖聲明基本上沒有帶來嚴肅的執行努力,這使得很多亞洲國家要依賴越來越多的美國反腐舉措的信號,在本土引發更爲有力的回應。

特別是,幾乎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亞洲各國將針對企業賄賂政府官員採取實質性的行動措施的跡象——而這是美國《海外反腐敗法案》(US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以及英國新《反賄賂法案》(Bribery Act)的主要目的之一。英國的法案於去年頒布,但仍未實施。

您已閱讀17%(276字),剩餘83%(13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