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川文章檔案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新型冠狀病毒
關注
抗疫要始終把生命原則放在首位——訪北京大學哲學系何懷宏
何懷宏:生命第一,要讓生命原則深入人心,讓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成爲我們的政府的首要責任與個人的首要義務。
2020年3月3日
知識分子
關注
日本知識分子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鏡子
馬國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期走上軍國主義歧途,知識分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身處中國大轉型時代,中國知識人是做「牛虻」,還是爲權力歌唱的「流鶯」?
2019年6月25日
中國改革
關注
須防「中國模式」演化爲「中國病」
馬國川:進行體制改革,建立法治市場經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才能避免「中國模式」演化爲「中國病」。
2019年1月22日
日本
關注
千葉忠夫:一個尋找理想國的日本人
馬國川:我渴望聽到77歲的千葉忠夫的故事:當年他爲何選擇離開日本?爲何要在異國他鄉的丹麥創辦一所學校?
2019年1月8日
明治維新
關注
溫故明治維新:近代日本做對了什麼?
馬國川:今年是明治維新150週年,以日本爲鏡,中國隱然形成一股「明治維新熱」,其熱度似乎超過日本國內。
2018年11月29日
中國歷史
關注
李鴻章的痰盂與清王朝的改革命運
馬國川:李鴻章一生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積習。只對舊制度進行修修補補,沒有系統性改革,清王朝就註定沒有未來。
2018年8月1日
2017中國兩會
關注
中國「兩會」代表委員應該關注什麼?
馬國川:作爲參政議政的重要平臺,中國「兩會」代表委員們應關注國民關切的、關係到中國改革大局的重要問題。
2017年3月6日
杜潤生
關注
「中國農村改革之父」杜潤生生前訪談錄(下)
有「中國農村改革之父」之稱的杜潤生近期逝世,他對中國農村經濟以及土地政策影響甚深。如何評價他及那一代人,將是一個歷史課題;他認爲中國改革要過兩大關,一是市場關,一是民主關。
2015年10月10日
杜潤生
關注
「中國農村改革之父」杜潤生生前訪談錄(上)
有「中國農村改革之父」之稱的杜潤生近期逝世,他對中國農村經濟以及土地政策影響甚深。他認爲中國改革要過兩大關,一是市場關,一是民主關。如何評價他及那一代人,將是一個歷史課題。
2015年10月10日
知識分子
關注
葉篤正生前訪談:中國教育思想的失敗
中國氣象學家葉篤正10月16日逝世。葉篤正在2011年接受中國媒體人馬國川專訪時表示:「現在的教育思想完全是失敗的。」中國教育體制不容易出大師原因就在教育思想。
2013年10月22日
十八大
關注
當代「十賢」的改革期待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近年來中國改革停滯甚至倒退,卻有一批耄耋之年的知識分子直言讜論,呼籲改革。這種「老年人燃燒,年輕人取暖」的現象值得深思。
2012年11月8日
陳獨秀
關注
陳獨秀:光榮的「失敗者」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70年前的5月27日,陳獨秀在四川小城江津寂寞辭世,身無長物。他自嘲爲「失敗者」,但他當年寫下的文字,卻似對當下的中國說話。
2012年5月25日
2012年兩會
關注
什麼樣的道路中國不該走?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今天中國最重要的議題也許不是「中國到底向何處去」,而是「中國不向何處去」。換句話說,中國要防止走向錯誤的道路。
2012年3月7日
中國改革
關注
影響中國改革的八個趨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年終歲尾,人們尤其關注中國未來走向。與其費盡心思預言未來,不如梳理現實脈絡,現實中的八個趨勢將起決定作用。
2011年12月30日
蘇聯
關注
何方:應爲社會主義正名
蘇聯解體20週年之際,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前副總幹事何方接受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採訪時表示,史達林模式是錯誤和失敗的,但社會主義的名譽需要恢復。
2011年12月26日
利比亞
關注
哀卡扎菲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卡扎菲臨死前惶恐的眼神、渾身的血跡,不免令人頓生惻隱之心。他地下有知,面對兒孫,是否也會發出「奈何生於帝王家」的浩嘆?
2011年10月24日
辛亥革命
關注
辛亥革命與「新中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辛亥革命之後,「新中國」成爲拋棄一家一姓之王朝、追求中國社會進步的人士的共同奮鬥目標,但至今,「新中國」的藍圖仍未完全施工。
2011年10月12日
辛亥革命
關注
何兆武談辛亥百年:革命不能只換招牌
現年90歲的中國著名學者、翻譯家何兆武先生在接受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採訪時表示,革命不能只換招牌,不換內容,但一百年來中國的招牌換得多,實質內容變得少。
2011年10月10日
2010年度報告
關注
「知識分子要堅守科學與民主」
105歲的語言學家周有光,有「現代漢語拼音之父」的美譽。他說,中國的知識分子沒有被「收買」。他呼籲「在全球化時代,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知識分子要跟著科學與民主前進。」
2010年12月31日
蔡定劍
關注
爲什麼紀念蔡定劍?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馬國川:吾輩今日追憶紀念蔡定劍先生,並非只因他與吾輩理念相同而做溢美之詞,實因蔡先生之人格品性爲當今社會所稀缺,有張揚光大之必要。
2010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