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

日本知識分子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鏡子

馬國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期走上軍國主義歧途,知識分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身處中國大轉型時代,中國知識人是做「牛虻」,還是爲權力歌唱的「流鶯」?

明治維新是一場宏大的社會變革,知識分子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啓蒙作用,代表人物就是福澤諭吉。他一生不入官場,「自己走自己的路,絕不依靠政府,也不拜託官員」 。他說,自己該做的事情是「盡最大的努力著書翻譯,希望能將我國國民引導向文明之國邁進」。福澤諭吉翻譯和寫作了一系列著作,抨擊封建社會的身份制度,提倡自由平等、婚姻自由等進步思想。他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一人之自由獨立,關係到國家之自由獨立」等主張,在那個時代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他的著作也不脛而走,啓蒙了無數民衆。

福澤諭吉還創辦慶應大學,培養了無數具有新思想的人才。他創辦報紙,秉持「獨立不羈」的辦報方針,撰寫社論,引導輿論,啓蒙大眾。他還參與創辦啓蒙的學術團體「明六社」,和一批思想、立場相同的著名知識分子和官員一起,以「開啓民智」、「文明開化」爲己任,通過其機關刊物《明六雜誌》引進歐美學說,向國民傳播新知識、新思想。

沒有思想解放,一場改革就不可能走多遠。以福澤諭吉爲代表的日本知識分子,承擔起啓蒙的時代重任,破除舊思想、舊觀念,學習和引進新文明,推動了明治維新的深入發展,爲推動日本走向現代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反觀清王朝,真正的啓蒙思想家少之又少,而且在社會上沒有什麼影響力。一直到19世紀末,中國的思想界幾乎是死水一潭,知識分子們仍然埋首於四書五經,不想、不願也不敢接受新思想。

您已閱讀18%(578字),剩餘82%(26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