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一羣日本青年踏上了漫長的旅程。
在任何時代,年輕人都是社會的扁桃體,社會有問題,他們首先「發炎」。1960年代尤其如此。在這個充滿激情和混亂的年代裏,被「革命」的熱情煽動起來的中國年輕人走上街頭,歐美國家的年輕人蠢蠢欲動。作爲中國的東鄰,日本的年輕人也是躁動不安。有的人在校園內外鼓動,有的人則選擇離開,到遠方尋找理想國。
51年之後,在遠離中國和日本的丹麥,我和77歲的千葉忠夫坐在北菲茵民衆學院的餐廳裏,慢慢地喝著咖啡。這是一個冬日的下午,窗外依舊綠草如茵,草地上的校舍色彩明亮。這是千葉忠夫一手創辦的學校。望著他的滿頭白髮,我渴望聽到他的故事:當年他爲什麼選擇離開?爲什麼要在異國他鄉創辦這樣一所學校?他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傳奇?
您已閱讀6%(321字),剩餘94%(52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