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文章檔案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深度訪談
關注
專訪港大「AI院長」馬毅
港大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馬毅談及了世界頂尖大學如何改革AI教育,如何定義AI2.0,以及他對學生的要求等話題。
1月7日
虛擬資產
關注
專訪Hashkey:香港虛擬資產行業進入監管新時代,前景如何?
翁曉奇表示,在劃定風險管控水位後,香港虛擬資產監管將進入新階段,如今「穩慎發展」的「穩慎期」階段性結束,進入發展期,畢竟發展纔是硬道理。
2024年6月4日
人物專訪
關注
對話開心麻花董事長張晨
以出品《夏洛特煩惱》等喜劇電影而聞名的開心麻花,將於3月與澳門文化局聯合舉辦首屆澳門國際喜劇節。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就此採訪了開心麻花創辦人兼董事長張晨。
2024年2月8日
可口可樂
關注
迴歸消費者真實需求,踐行品牌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專訪可口可樂大中華及蒙古區總裁吉路克
2023年對於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來說都是極具挑戰性的一年。從中國的消費領域來看,競爭環境非常激烈,大家都在努力創新。可口可樂公司作爲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對於未來的戰略是怎樣的?
2023年12月20日
高階視點
關注
滴灌通聯合創辦人張高波:一定要成爲品牌方心中「最好的錢」
滴灌通用收入分成的融資方式與品牌方合作,不但要給他們最好的錢,還給他們最好的背書。能夠讓品牌方活得更好是滴灌通真正的方向。
2022年3月29日
全球投資
關注
負責任的全球資產管理:一場亞洲視角的對話
全球減排承諾助推ESG在中國金融市場中迅速升溫。亞洲頂尖的資產管理公司在該領域有何經驗可與中國ESG投資者分享?亞洲兩大經濟體在ESG投資上有何合作空間?
2021年11月23日
慧智女性
關注
陳心穎:看美劇解壓的金融女高階主管
最近被擢升爲平安集團聯席CEO的「70後」陳心穎,是新加坡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爲自己繁忙的空中飛人生活定下兩個原則:孩子最重要,週末不工作。
2019年5月28日
與FT共進下午茶
關注
與FT共進下午茶:投資人魏臻
這位華平中國區聯席總裁認爲,讓中美經濟「脫鉤」,其實並非易事。雙方正待探尋一種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新平衡。
2019年2月19日
智慧型手機
關注
vivo副總裁倪旭東:我們的成功不止於行銷
vivo高級副總裁倪旭東在接受FT中文網專訪時表示,消費者容易看到的是vivo的行銷,但其實忽略了產品背後的科技創新。
2018年11月12日
中國商業觀察
關注
主編寄語
王豐:朱鎔基總理的國企改革,一定程度上增強國有企業的效率,降低了系統性風險,實現軟著陸,這爲中國經濟保持高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8年6月28日
與FT共進下午茶
關注
爲人工智慧配上「人類的面孔」
Soul Machines公司首席商務官格雷戈•克羅斯表示,他們正在將「數字虛擬人」應用於金融業、汽車服務、醫療服務、教育等多種行業場景。
2018年5月30日
與FT共進午餐
關注
與FT共進午餐:騰訊廣告主席劉勝義
劉勝義表示,以Big Idea(大想法)爲核心的傳統行銷時代,即將被Big Data(大數據)爲基因的現代行銷時代所取代。
2017年7月23日
2017達沃斯論壇
關注
達佛斯日記:中美貿易戰的危險,真實而迫近
王豐:知名投資人索羅斯在今年的達佛斯媒體晚宴上,對中美貿易前景發表悲觀看法,預言中美必然發生貿易戰。
2017年1月20日
2017達沃斯論壇
關注
習近平在達佛斯爲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辯護
中國國家主席在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捍衛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並就美國新總統保護主義傾向的種種危險發出警告。
2017年2月3日
2017達沃斯論壇
關注
達佛斯日記:習近平的首次達佛斯演講
王豐:宣揚「美國優先」的川普即將上臺之際,全世界都在問: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是否有意願、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接過全球化領袖的重任?
2017年1月18日
網路金融
關注
人人貸聯合創辦人張適時:網路金融的兩個邏輯
判斷網路金融的業務,應思考它是否與金融邏輯或社會道義邏輯相違背。如此爲之,就能預判哪些事情真正具備發展空間。
2016年11月16日
與FT共進午餐
關注
與FT共進午餐:「老江湖」陸正耀
在陸正耀看來,網約車的C2C和B2C兩種商業模式的前途已定。他的興奮焦點已經轉到了下一個業務成長點:汽車電商。
2016年10月25日
香港
關注
呂志和:財富不過數字遊戲 慈善要量力而爲
這位香港大亨剛剛經歷人生最大的財富沉浮,但他表示這只是數字遊戲,戰亂回憶和商海起伏,讓他更看重世人的堅韌和胸懷。
2016年9月21日
與FT共進午餐
關注
與FT共進午餐:原研哉
這位日本設計大師說,中國的商家和設計師尚難將藝術與商業和諧融合,若能找到那個平衡點,中國就是非常成熟的商業社會。
2016年9月4日
教育
關注
如何管理好全球最大教育獎金?
專訪陳一丹及「一丹獎」全球顧問委員會召集人程介明。這個由中國人創立的全球最具規模的教育獎項,能否實現「跨國界傳播先進教育理念」的初衷?
2016年7月6日
FT中文網
關注
致讀者:爲什麼你一定會愛上全新的FT中文網
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你一定注意到,熟悉的FT中文網換了新面孔。新聞的閱讀體驗,從未像現在這樣親和與直觀。基於讀者偏好的定製專屬推薦,令資訊獲取精準而高效。尚有更多驚喜,邀你體驗。
2016年6月15日
BT
關注
BitTorrent:失落的「網路革命者」
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近年來,BitTorrent公司不斷嘗試適應時下流行的網路應用場景,但產品始終不溫不火。2016年,該公司再次做出策略調整,向媒體公司轉型。
2016年6月8日
媒體
關注
驅「蝗」記:一次不算成功的「自我審查」
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2014年,在我的建議下,香港《南華早報》曾要求全體採編儘量避免使用「蝗蟲」等冒犯性辭彙。這個貌似「政治正確」的決定卻在香港引發不少批評和爭議。
2016年1月29日
媒體
關注
影帝爲什麼要搶記者的飯碗?
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奧斯卡影帝肖恩•潘客串記者,專訪墨西哥毒梟古斯曼,寫出一篇重量級報導,引來無數口水。這一「名人跨界」現象也可在中國引發些許聯想。
2016年1月14日
華為
關注
余承東:華為消費者業務將相對獨立運作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專訪中表示:華為內部已做出決策,將B2C和B2B業務分開。預計用一到兩年時間,實現「消費者業務在華為大平臺下相對獨立的公司運作」。
2015年12月25日
人工智慧
關注
「機器人記者」能否不出錯?
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也許未來新聞機構中的很多工作會被更加準確、迅速的機器取代,但在一些關鍵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環節上,人類記者和編輯仍將佔據核心地位。
2015年11月26日
騰訊
關注
與FT共進午餐:騰訊集團副總裁賴智明
這位分管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業務的副總裁表示,與不斷高調攻城略地的阿里系金融業務相比,騰訊金融更注重穩健戰略,「做金融是鬥長命,要看誰活得最久」。
2015年11月24日
2015中國高峯論壇
關注
復星海外投資面向中國中高淨值人羣
復星集團CEO梁信軍在FT 2015中國高峯論壇上表示,復星的投資必須能夠受益於中國的成長。「如果跟中國成長沒有關係,未來利潤、銷售額的成長甚至絕對值不能更多來自於中國,就不投資。」
2015年10月20日
金融時報
關注
FT中文網變了嗎?
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在即將慶祝FT中文網10週年時,我們再度見識了商業規則與市場的力量。一些不大不小的變化在發生,但我們仍是你熟知的FT中文網——「不懼怕,不偏袒」。
2015年7月24日
中國經濟
關注
中國老齡化挑戰被低估
復旦大學教授王豐:海內外學術界對中國經濟未來成長潛力的兩種判斷,都沒有充分考慮中國人口加速老齡化的因素。在這方面,中國與歷史上的日本、臺灣地區和南韓起點不同。
2013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