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新上線的AQLI指數是否已不合時宜?

空氣質量壽命指數將PM2.5汙染與預期壽命之間進行了量化關聯,但專家擔憂,若將此指數作爲政策依據,弱勢羣體將承擔更多不公。

霧霾
北京的霧霾因何捲土重來?

去年北京空氣PM2.5濃度下降了逾五分之一,冬季供暖季霧霾天大大減少,但其空氣汙染水準總是緊隨經濟規劃而變動。

京津冀PM2.5達標路線圖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張春、馮灝: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要在2030年降到國家標準,即35微克每立方米,產業結構升級和能源結構轉型是必由之路。

PM2.5有望首次寫入「十三五」規劃

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劉琴:繼2014年中國首次提出「向霧霾等汙染宣戰」口號後,中國政府也將首次把PM2.5指標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

媒體札記:別了,輝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駐華大使駱家輝宣佈將離任,無論是對其離任原因的猜測,還是對他的「清廉秀」和PM2.5風波的回顧,各媒體都多少帶點「照鏡子」的調侃。

北京
北京加緊改善空氣質量

中國首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將大量減少燒煤,嚴控建築工地粉塵,並提高汽車尾氣標準。但監管力度、地理位置以及官方的不透明,都可能影響政策效果。

環保
從PM2.5爭議看大國胸懷

中國天則經濟研究所張曙光、高巖:對PM2.5問題的關注和爭論近年來逐步升溫,這涉及我們的思維方式,關乎習慣於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人對全球公共治理的認識。

北京空氣指數之爭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周嶸爲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撰稿:中國指責美大使館發佈空氣質量指數,在政治和法規層面或許合理,但難獲公衆信任。

美使館空氣指數令北京不滿

中國環境部官員要求美國在華使領館停止向中國公衆發佈空氣汙染數據,並表示這類做法是干涉中國內政,突顯出治汙問題在中國的政治敏感性。

霧霾下的北京

在常常霧霾瀰漫的北京,空氣汙染及其對健康產生的影響正引起越來越大的關切,一系列可供用戶檢視空氣汙染數據的iPad和iPhone應用由此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