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環保

從PM2.5爭議看大國胸懷

中國天則經濟研究所張曙光、高巖:對PM2.5問題的關注和爭論近年來逐步升溫,這涉及我們的思維方式,關乎習慣於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人對全球公共治理的認識。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主題歌「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曾經給全世界的朋友帶去了中國人的理想:願天下大同。2012年7月初,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發言人披露了《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氣汙染治理措施》細節,強調未來的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將進入以PM2.5爲重點的新階段。北京的環境主管部門用行動爲一場涉及意識形態的爭論畫上一個積極的句號,可喜。雲開霧散以後,我們再回頭分析一場爭論的實質,對推動社會的進步很有意義。

回想自2011年以來,中國社會各界對PM 2.5的關注和爭論逐步升溫,自2012年6月以來的爭論則是愈演愈烈,以至上升到維護國家主權的高度。一時間,環保部和外交部等政府部門和社會環保民間人士,形成針鋒相對的兩大陣營,措詞之尖銳可謂達到「危言聳聽」的程度。其中,環保部的官員言之鑿鑿,強烈要求美國停止披露其檢測的北京PM2.5數據,停止這種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爲;外交部官員則諄諄教誨國民,不要把改善空氣質量的希望寄託在外國政府的施捨上,並以他們的看家本領引經據典地指出,美國大使館披露PM2.5的行爲違反有關國際法雲雲。一時間PM2.5數據成爲「愛國」或「賣國」的分水嶺,更有人大聲疾呼:警惕「反動勢力利用空氣反黨」!社會對PM2.5的關注度和事件的複雜性遠遠超出其原有含義。

美國大使館披露北京PM2.5的資訊是否侵犯了中國的主權或人權?是否違反了《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和《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的有關規定?事情簡單明白,也無需爭論。來自騰訊網的一篇評論文章講的很明白,「說到底,美國使領館掏錢費力測PM2.5主觀上不是爲中國人服務的。美國使領館也從來沒有強調過該數據的權威性,他們發佈在Twitter上,被APP程式開發也和其無關。如果中國民衆覺得有參考價值,那純屬個人的經驗判斷。」其實,對中國環保部和外交部的官員們來說,真正麻煩的是:中國民衆剛好認爲這個數據有參考價值,希望相關部門進一步監管PM2.5,甚至希望美國大使館「繼續幫助監督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可見,由PM2.5引發的社會輿論與環保部官員的期望大相徑庭。要知道,清新的空氣有利於健康,乃三歲孩童都懂的道理,就像是沒有人願意喫有農藥殘留物的蔬菜一樣,但是,我們的政府官員卻不明白,或者裝糊塗,甚至藉以挑起「國際辯論」。顯然,這個問題涉及我們的思維方式,關乎習慣於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人對全球公共治理的認識。

您已閱讀36%(988字),剩餘64%(17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