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公開

《預演算法》往前走了多遠?

FT中文網撰稿人吳君亮:現代預算立足於代表民意的立法機構和行政部門的均衡運用,如此預算才能成爲治理國家的有效工具;中國《預演算法》修正後,人大地位仍舊「矮小」。

《預演算法》修訂與財政民主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預演算法》是中國經濟、政治改革的核心交匯點,其修正案如今迎來第四審,如能達成共識,將是中國公共財政改革的一大進步。

香港
反思香港財政預算案

FT中文網撰稿人嚴飛:長期以來一直推行簡單的稅制和低稅率,是香港吸引國際人才、招徠外部投資的金字招牌,但這一稅收政策的負面影響同樣也已經不容忽視。

《預演算法》修訂風雨與中國財稅改革

圍繞《預演算法》修訂的爭議,貫穿FT中文網2012全年。日前該法修訂三審擱置,或將推遲到下屆人大。一直努力推動該法修訂的復旦大學韋森教授認爲,這是「目前最好的結果」。在最近一次訪談中,韋森教授詳述了《預演算法》修訂背後的曲折,並再度呼籲以財稅體制改革推動中國政改。

預演算法修訂凸顯立法困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中國預演算法修訂半月內由冷轉熱,遠談不上勝利,預演算法修訂應遵循什麼原則?圍繞預演算法修訂的是是非非,再度折射了部門立法的制度弊端。

韋森
預演算法修訂怎能「靜悄悄」?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森:《預演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公開徵求意見後,官員、媒體、學界的反應都很冷淡,令人不解。應考慮延長征求意見時間,並將修正案全文公佈,供社會探討。

減稅爲何這般難

FT中文網財經評論員徐瑾:「加稅如劉翔,減稅似蝸牛」折射出中國宏觀稅負不能承受之重。稅收作爲一種「必要的惡」,不僅需要總量減稅,更需要預算透明等相關制度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