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預演算法》關係國計民生,素有「經濟憲法「之稱,從「三公消費」到「突擊花錢」都與此有關。在2012年,圍繞《預演算法》修訂的爭議,是貫穿FT中文網全年的議題。從年初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韋森教授在FT中文網呼籲《預演算法修正案》公開開始,再到年中《預演算法》二審爭議,FT中文網策劃了系列專題(預演算法專題),也引發社會各界諸多關注。
自2007年開始關注預算民主問題以來,韋森一直在努力推動《預演算法》修改和中國各級政府的預算公開和透明,呼籲「以預算民主爲核心制衡政府財權」。2012年7月份,在《預演算法修正案》二審稿被放到全國人大網站上向全國公開徵求意見後,韋森教授領頭並組織了近20位教授和專家在上海召開了專題討論會,向全國人大提交了他們對《預演算法修正案》的修正意見,併爲全國人大所重視和接受,FT中文網期間也陸續刊發了韋森以及其他作者對於《預演算法》修訂的評論。
中國全國人大第十一屆第三十次人大常委會已經決定本屆人大不再審議《預演算法》修正案,宣佈《預演算法》修訂將推遲到下屆人大。韋森認爲人大常委會擱置《預演算法》的修訂,是目前最好的結果。《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繆琦近期在上海專訪了韋森教授。他再度強調,制約政府的權力纔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關鍵,而從財政體制改革來推動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應是中國未來當走的路。
正值新年思變時刻,這篇訪談想必對不少讀者有所裨益。經韋森教授授權,FT中文網獨家發表這篇訪談的全稿。
讓財力和事權相匹配
您已閱讀5%(609字),剩餘95%(105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