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

藝術
托馬斯•豪斯雅戈:孤勇的能量

範庭略:在這位經歷過人生高峯與低谷的藝術家看來,提醒人們以更加人性化的視角去關注生活,是雕塑的重要使命。

藝術
安東尼•葛姆雷:我要對抗時鐘上的時間

薛莉:他的作品給我「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的意境。他說:「雕塑總是和對抗或挑釁有關。我希望激發人們的好奇心。」

藝術
戰火年代的巨匠:二戰時期的亨利•摩爾與比爾•布蘭特

吳可佳:對話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首席策展人。二戰的殘酷洗禮,如何讓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和攝影師產生了共通的創作主題。

藝術
任哲:「無我」是藝術的底層邏輯

達彼岸:這位80後雕塑藝術家認爲,具有共識性的作品才能打動更多人。無需創作者的「標籤」,作品自己會有「語言」表達。

談藝錄
專訪布爾喬亞的守護人高羅威

吳可佳:高羅威曾任布爾喬亞的助手近三十年,現任基金會總裁,是她晚年身邊最親近的人,見證了藝術家劇烈情緒起伏的創作與生活。

樂尚街
海口:16個夢幻天團地標組合

薛莉:參與「海邊的驛站」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們,單拎出任何一個,都可以讓世界側目。是什麼讓這幾十位世界級創作者同臺競技?

樂尚街
讓傢俱飾品有雕塑感!

Luning Wang:受雕塑大師布朗庫西、阿爾普啓發,擁有雕塑感的咖啡桌、花瓶、陶器會成爲「實用雕塑」,點亮家居環境。

談藝錄
隋建國vs.科尼利亞•帕克:雕塑的中西視角

吳可佳:裝置藝術家科尼利亞•帕克與雕塑家隋建國生於同年。他們暢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創作出發點和理念。

樂尚街
把公園長椅做成雕塑?

讓公園、私家花園的長椅本身成爲兼具功能性與審美性的雕塑怎麼樣?歐美的策展人、藝術家和傢俱設計師已經在嘗試中,並取得了驚人的成果。

藝術
中國城市公共藝術,誰定的?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文翰:中國多數城市的公共雕塑存在重複、陳舊和模式化的問題,這和城市雕塑作品設立過程中的流程和機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