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展

我想知道孩子爲什麼要畫畫?

秦軒:孩子們的自我還沒有被符號和知識框住,他們的情感還沒有被社會過分雕塑,所以更習慣用畫來表達自己。

沉浸在大衛•霍克尼的明亮視野中

宋佩芬:在光影中能聽到他的聲音:這個世界是非常美麗的。但大多數人並不怎麼看,他們只是掃描面前的地面以便行走,而並沒有真正對事物進行強烈觀察。

藝術
房方:藝術家常在作品中嘲諷我

薛莉:畫商的生意經肯定是賺錢第一,但房方認爲,必須是畫廊、藝術家和藏家三方都能賺錢,纔是健康持久的。

藝術
在阿姆斯特丹重新走近維米爾

宋佩芬:荷蘭國立博物館舉辦史上最大規模的維米爾展覽,人們因此得以更全面地去感受,這位偉大畫家筆下那些恬靜至美的瞬間。

藝術
戰火年代的巨匠:二戰時期的亨利•摩爾與比爾•布蘭特

吳可佳:對話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首席策展人。二戰的殘酷洗禮,如何讓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和攝影師產生了共通的創作主題。

藝術
對話張子康:後疫情時代美術館的實踐與突破

央美美術館館長認爲,未來的展覽,需要思考如何構建人、作品和空間的場域關係。未來的美術館應該創造更新的體驗,鼓勵觀衆在體驗中形成新認知、拓展新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