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以來,人們出國看展、文化出遊等活動均受到限制,而中國國內的美術展、藝術展甚至是數字藝術展則呈現出活躍、熱鬧的氛圍。相比疫情之前,有更多大眾參與到藝術活動中來。與此同時,國內的美術館、博物館也進入一個新的建設發展週期。在這一階段,國內的博物館、美術館需要成立新的體系,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率先走出校園,嘗試向外開拓一種創新型的合作模式。
2018年,央美美術館與新奧集團成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這也預示著美術館公共化進程的重啓。2021年12月,由張子康擔任總策劃的展覽「演化-公共的未來」在廊坊館開幕。從展覽主題的設置到展覽作品的選擇,都圍繞公共展開,並邀請來自中國、阿根廷、法國、希臘、泰國等國家的藝術家和藝術小組,創作了20餘組作品,分佈於美術館展廳和公共空間。作品類型涉及雕塑、巨型裝置、新媒體、影像裝置等多重媒介。其中多位藝術家還結合美術館公共空間的特點,爲展覽創作了全新的作品。比如藝術家宋冬全新委託創作的《一刻》,就是藝術家首次呈現超大型作品,將1000多平米的建築空間與巨型船體巧妙幻化成可供觀衆進入漫步的大型裝置作品。
「演化-公共的未來」聚集了在公共藝術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對網路公共空間具有探索性的藝術家。從實體文化藝術空間和虛擬網路空間雙重維度出發,呈現了一系列討論公共邊界、視覺權力、虛擬身份等前沿議題的藝術作品。
您已閱讀13%(585字),剩餘87%(40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