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

阿斯特捷利康與石藥集團簽署52億美元合作協議

兩家制藥商將合作開發多款藥物,包括治療免疫性疾病的藥品。石藥集團將獲得1.1億美元預付款,然後根據開發和銷售里程碑獲得後續付款。

詠竹坊
明星產品成分惹爭議 鉅子生物股價重挫

走下坡路的華熙生物指控風頭正勁的鉅子生物虛假宣傳,引發的爭端已席捲全國,至今未見平息。

陰雲籠罩mRNA技術

阿胡賈:當科研人員開始擔心政府會不會突然撤走資助時,損害就已經造成。

前DeepMind科學家創辦人工智慧藥物發現企業

西蒙•柯爾希望利用其在獲諾貝兒獎的AlphaFold蛋白質預測系統方面的經驗。

製藥
西方藥企對中國「改良型生物藥」興趣上升

大型藥商近年在中國達成了更多交易,買下在中國以外研發和銷售中國藥物的權利,以利用快速試驗所產生的早期數據。

英國大學核心理科課程減少,引發對產業戰略的擔憂

在過去5年中,化學課程減少了四分之一,生物科學課程減少了15%。

科學
科學家致力於通過人工生命項目實現「達爾文演化」

MiniLife研究人員計劃從無生命的化學物質開始,力爭在六年內製造出能夠生長、分裂並表現出「達爾文演化」的代謝活性細胞。

英國生物技術公司新藥降低量身定製式癌症療法副作用

Autolus用於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在美國獲批,該療法與癌細胞結合所需時間更短,因此副作用更小。

紅杉資本減持股份,美國生物技術公司23andMe股價再創新低

前投資者和董事會成員減持這家曾備受矚目的基因測試集團的股票。

科學
細胞「谷歌地圖」項目揭示細胞在疾病傳播中的作用

瞭解細胞功能的努力有望解鎖有關個人健康的重要資訊。

科學
科學家開發DNA技術,數據存儲實現新突破

用於儲存大量數字資訊的DNA遺傳密碼技術可能「比硬碟便宜」。

科學
復活滅絕生物的分子會有什麼價值?

阿胡賈:科學家的目標並非復活消失的生物,而是發現古代分子能否解決現代問題。

爲什麼我對發達經濟體能夠掙脫低成長產生了希望?

伊爾艾朗:20年來,西方經濟體成長提速的潛力首次變得真實且充滿希望。

培植肉
英國成爲首個批准實驗室培植肉的歐洲國家

細胞培植肉在義大利、法國、奧地利和美國等國引發了反對意見。

Flagship Pioneering獲得36億美元融資

投資過莫德納的Flagship計劃投資並打造一系列利用人工智慧進行藥物開發的公司。

科學
基因組的大小與生物複雜性無關

阿胡賈:科學家發現一種不起眼的蕨類植物擁有最龐大的基因組,這一發現證明,與直覺相反,生物體的基因組大小與其複雜性無關。

製藥
西方藥企紛紛與中國藥商達成許可協議

默克、葛蘭素史克和阿斯特捷利康都與中國藥商簽署了許可協議,去年對生物技術領域的投資金額達到創紀錄的441億美元。

禽流感
新增兩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生物技術公司股價大漲

今年迄今全球人類感染禽流感病例總數達到8例,這加劇了人們對這種疾病演變成另一場大流行的擔憂。

供應鏈
Genmab:西方藥企應該對中國「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新」加以利用

這家丹麥生物技術公司的CEO表示,製藥集團不能忽視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它們「正非常、非常速度地成長,而且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

製藥
美國製藥商制定「保護供應連續性」應急預案

必治妥施貴寶高階主管稱,此舉意在針對美國《生物安全法案》做好準備,該法案禁止接受聯邦撥款的美國公司與幾家中國藥企合作。

供應鏈
美國打壓中國生物技術公司,製藥商紛紛尋找替代供應商

美國《生物安全法案》擬禁止接受聯邦撥款的美國公司與四家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合作,藥明康德與藥明生物首當其衝。

基因編輯先驅呼籲大力投資Crispr技術

Crispr的共同發現者道德納表示,Crispr療法價格昂貴,需要對其進行大量投資才能讓這項技術惠及所有人。

藥明康德在美遊說,反對限制中國藥企的法案

65%收入來自美國的藥明康德表示正在努力遊說,以推動對擬議的《生物安全法案》進行修訂。

基因編輯有望帶來農業變革,歐盟走在後面

阿胡賈:非洲等地中低收入國家的科學家正在抓住機會,力圖爲農業帶來一場有針對性的基因組「重啓」。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首次投資英國生命科學領域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表示,英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生命科學領域存在「巨大的未開發潛力」。

科學
科學家利用類腦組織進行「生物計算」研究

研究人員將類腦組織與電子硬體相結合起來,創造出語音識別和計算系統Brainoware,展示出神經形態技術的潛力。

科學
科學家改變雞的DNA以減少禽流感傳播

基因編輯干預可能是保護動物和人類免受禽流感侵害的一種簡單而又經濟有效的方法。

前谷歌AI專家爲生物技術新創公司融資1億美元

Inceptive創辦人烏斯科瑞特是ChatGPT技術的先驅,該公司從輝達和安德里森•霍洛維茨等投資者手中融資1億美元開發「生物軟體」。

阿斯特捷利康與康希諾簽署mRNA疫苗合作協議

該協議表明阿斯特捷利康正在投資於這種在新冠疫情中首次得到驗證的技術,而訊息宣佈後中國藥企康希諾股價上漲逾25%。

莫德納
莫德納將生產專供中國市場的mRNA藥物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莫德納週三確認,已與中國相關部門達成協議,研究、開發和生產「不會出口(至中國以外地區)」的藥物。

科學
合成胚胎在倫理上的「第22條軍規」

阿胡賈:胚胎模型越類似人類胚胎,它在科學上就越有用——但在倫理上也更成問題。

英國將宣佈加大對生命科學行業的資助

英國政府試圖通過對基因組學研究和藥物生產的新投資來爭取製藥集團的支持。

詠竹坊
抗癌藥首錄收入 樂普生物迎收成

這家主攻抗體偶聯藥物的藥商首次錄得銷售收入,準備踏入收成期。

科學
把基因組編輯放出籠子前必須先確立規則

阿胡賈:改變人類DNA爲治療疾病帶來了希望,但也引發了公平獲取等問題。

醫療
科學家:基因療法價格過高,迫切需要降低

基於人類基因組編輯的療法已取得驚人的進展,但每個病人的治療價格可能高達200萬美元。

詠竹坊
「新冠紅利」曇花一現 康希諾另覓新跑道

這家國產新冠疫苗主要供貨商,因疫情放緩導致「新冠紅利」消失,去年業績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