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煤電是中國製造業第一大省拉動經濟和電力保供的「良藥」嗎?

張小麗:中國製造業第一大省廣東,正試圖以拉動經濟、滿足當地電力需求和促進節能減排等名義上馬大量新煤電。

疫情
廣東「富可敵國」,財政爲何面臨新煩惱

羅志恆、賀晨:廣東生產總值已連續33年穩居全國第一,趕超南韓和俄羅斯;擁有財力雄厚總量優勢的廣東,在未來也面臨一系列財政矛盾和難題。

廣州疫情防控未完全跑在病毒前面

葉勝舟:從本週疫情防控指揮部劃中風險地區逆向解析,可以判斷,廣州疫情防控儘管很努力,但仍未完全跑在病毒前面。

航運
廣東疫情恐擾亂國際貿易

受疫情影響,深圳國際港口的處理能力大幅下降,可能推高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對其他國家造成通膨壓力。

中國經濟復甦導致製造業電力短缺

中國經濟復甦強勁,華南製造業和工業中心出現電力短缺。面對碳排放目標,地方政府不願擴大對燃煤發電的依賴,不得不實施限電。

廣東省承受新冠病毒突變株的嚴峻考驗

葉勝舟:廣東疫情走向觀察指標有,第一個潛伏期、廣佛交通管制、二三輪核酸檢測、高中考是否延期、疫苗的有效性、特殊的政治壓力。

香港
粵港澳大灣區還需要香港嗎?

劉裘蒂:大灣區方案還需要香港嗎?SupChina和紐約亞裔律師協會聯合主辦的大灣區座談會就此邀請了幾位專家表達看法。

習近平宣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是習近平「大灣區」戰略的一部分,但批評人士稱該戰略面臨政治和監管障礙。

東莞掃黃?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中國「掃黃」依舊難改被政治和宣傳異化的命運。央視在東莞掃黃第一波報導中喊話:「法治中國沒有掃不了的黃!」問題是,真的是在掃黃麼?

製造業
製造業撤離珠三角?

中國珠三角地區的勞動成本仍將繼續逐年攀升,儘管不少製造商爲此再三威脅撤離中國,但它們並未真的付諸行動。在其它地區建立和珠三角一樣的生態系統,並非易事。

3.0版的中國?

國際關係專家馬克•萊納德總結了中國學界的一些思潮,並提出了「三種版本的中國」,FT專欄作家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認爲它們非常有意思,爲解讀中國的經濟和政治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經濟轉型的廣東實驗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中國經濟轉型不會自動發生。對於如何突破「知易行難」,將轉型落到實處,廣東最近幾年的實踐,提供了寶貴的借鑑。

粵菜
粵菜天下第一

美食家譚榮輝:香港過去以服務惡劣著稱,可如今的服務員都親切周到。幾日的美食之旅之後,我看沒什麼理由改變觀點了,粵菜就是天下第一等美食。

珠三角
珠三角契機

中國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表示,經濟危機爲廣東提供一個改革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機遇。他還表示,原有發展模式難以爲繼,而廣東能夠利用危機進行產業升級。

廣東
中國百萬民工向何處去

中國廣東省政府估計,在該省1900萬農民工中,有1000萬回家到內陸省份過春節。到2月底,已有950萬返回廣東。在這些人中,約有46萬人還沒有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