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券市場在5月陷入劇烈波動。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突破5%,引發投資者對債務可持續性和美元地位的集體焦慮。這輪擔憂不僅源於貿易戰引發的市場動盪,更是對川普政府《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所帶來財政支出劇增的回應。該法案未來十年或將增加超4兆美元赤字。雖然近期美債收益率有所回落,但財政融資成本已逼近不可忽視的閾值。市場的不安不僅來自赤字本身,更源於制度信心的動搖。但《金錢的力量》一書的作者Paul Sheard對此提出了與主流敘事截然不同的判斷。
6月17日我在紐約的非營利機構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與Paul Sheard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Paul Sheard 是一位經驗極爲豐富、備受尊敬的資深宏觀政策專家。他對美、日、中三國經濟有深入的觀察和研究。 曾任雷曼兄弟首席經濟學家、標普全球副主席,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高級研究員。他強調:政府債務不是家庭債務,其本質是「政府貨幣的一種形式」,並不需要以傳統「償還」邏輯來看待。他指出,衡量財政可持續性的關鍵指標不是債務與GDP的表面比例(他說這是「流量與存量的混淆」),而是是否觸發通膨,或對民營部門資源配置造成擠壓。
Sheard以20美元紙幣爲例,指出這種「負債」之所以無須清償,是因爲其已成爲信用貨幣體系的構成部分。只要公衆繼續信任這一體系,債務就可以「持續滾動。但他並非「債務無憂論」者。他提醒道:「問題在於,這些債務代表了未來購買力的累積,一旦超過經濟實際產出,就會引發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