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

歐盟
歐盟在外交決策中的快速和統一爲何難以兩全

張冬方:隨著歐盟不斷努力重塑其地緣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有效多數表決制和全體一致表決制在外交決策上的博弈將持續下去。

女性主義外交政策到底是什麼樣的?

張冬方:貝兒伯克想用她的女性主義外交,在男性權力世界中闢出一條坦途來,這和首次宣佈推行女性主義外交時的瑞典還不太一樣。

政治
裴洛西抵達臺北,中國加大軍事活動力度

北京指責衆議院議長用25年來最引人注目的美國之行挑起事端。

書評
隕落的超級大國:美國外交政策從勝利到狂妄

巴伯:資深外交官威廉•伯恩斯共爲美國5任總統和10任國務卿效力,他的回憶錄《祕密管道》揭示了美國外交政策中一廂情願思維的危險。

FT社評:川普背叛國家利益

川普在與普丁聯合舉行的記者會上的表現說明,任何事情,包括真理、法治和美國的尊嚴,都要服從於他自己的黨派利益。

中國「金融外交」模式轉型

中國通過政策性貸款在發展中國家尋求資源、市場與戰略聯盟的外交模式,正不斷受到當地政治動盪、償貸違約等因素的干擾。爲分散風險,中國尋求轉向更加機制化、多邊化的路徑。成立亞投行與新開發銀行的計劃,就是最新例證。

避免對俄製裁惡性循環

Northern Light祕書長彭蒂拉:目前,制裁只是讓西方和俄羅斯互相傷害,無法解決烏克蘭危機,正確的外交政策應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中國應重新考慮和平發展政策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駐會研究員陳懋修: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在對外政策上有什麼新的發展呢?我認爲,作爲中國外交政策基礎的「和平發展」原則對中國日趨無益。

全球領導人應學習默克爾

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2013年,大國應抵制住誘惑,不再發出空洞的最後通牒。世界各國領導人都應該學習德國總理默克爾謹言慎行的做法。

中國或將放棄不結盟外交

在金融危機、阿拉伯之春和美國重返亞洲之後,不結盟外交戰略在中國國內受到了質疑。有人認爲,中國政府必須拋棄這一教條,轉而建立一個軍事聯盟網;有人認爲,上海合作組織便有可能成爲這類聯盟網的組成部分。

美國的全球重任

前美國國務卿萊斯:9•11恐怖襲擊、全球金融危機和阿拉伯世界的動盪擊中了美國關鍵利益的核心。如果美國希望國際體系的板塊構造遵循一種讓世界變得更安全、更自由和更繁榮的方式,美國必須克服那種不願起帶頭作用的心理。

民族主義與中國外交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研究生張廣昭:中國執政黨越來越倚重民族主義來填充意識形態真空,重建自身合法性,而這會影響外交政策。執政者應對二者關係通盤考慮。

美國計劃在亞太重新佈局

FT駐華盛頓分社社長馬利德: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稱,未來10年,美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將是鎖定大幅擴大在亞洲的投資,包括外交、經濟、戰略和其它方面的投資。」目前,美國在亞洲的盟友正變得更依賴於中國經濟。

周小川
2010年度全球百大思想者

2010年哪些思想對世界影響最大?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佈了「世界百大思想者」年度排行榜。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只比歐巴馬落後一個位置,韓寒、胡舒立等也都榜上有名。

速讀
威廉·黑格的難題

英國新任外交大臣黑格於7月1日發表的關於英國新外交政策的「重要講話」,被媒體批評爲「毫無新意」。

速讀
誰是歐巴馬的季辛吉?

昔日,尼克松的身邊有季辛吉;現如今,歐巴馬身邊的「季辛吉」又是誰?

歐巴馬
歐巴馬訪華:「務實外交」之旅?

華盛頓明白,美國已經不再有能力在中國面前扮演老師的角色,因爲通常是輪不到債務人給債權人上課的。權力正在向東方轉移,而美國必須適應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