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外交政策

全球領導人應學習默克爾

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2013年,大國應抵制住誘惑,不再發出空洞的最後通牒。世界各國領導人都應該學習德國總理默克爾謹言慎行的做法。

外交政策領域存在很多事半功倍的辦法。例如,政策制定者可以綜合運用經濟槓桿和強力外交手段達到預期目的,同時又不引發衝突或者貿易戰。2013年,隨著美國、歐洲和中國官員會避免陷入國際糾紛,以便專心處理國內問題,我們肯定將看到他們更多地採用此類風險低、效益高的辦法。但如果他們從2012年汲取了教訓的話,他們將努力剋制住自己,不再把虛張聲勢的最後通牒當成一種強大的外交政策手段。

這裏有一些實例。歐巴馬政府警告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如果他膽敢使用化學武器消滅反對派武裝力量,就將「面臨嚴重後果」。美國國防部長利昂•帕內塔(Leon Panetta)表示,「全世界都在關注敘利亞局勢」。遺憾的是,全世界都認爲,華盛頓劃下的紅線似乎暗示,阿薩德目前使用常規武器屠殺本國人民的行徑不會引來重大的反制措施。全世界都懷疑,阿薩德恐怕將繼續戰鬥到底,因爲相對於歐巴馬將下令空襲敘利亞首都,他更害怕的是首都被反對派武裝力量佔領。

歐巴馬還表示,美國將絕不允許伊朗獲得開發核武器的能力。但他這一表態主要也是爲了保護自己在國內的政治聲譽。這不會說服伊朗領導人放棄核計劃。

您已閱讀49%(489字),剩餘51%(5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