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默克爾

默克爾顧政治而失經濟

德國《時代週刊》主編約費:德國總理默克爾可能希望在明年大選前爭取12個月的平靜期,這種做法在政治上是明智的,但就經濟而言則非常糟糕。

德國央行(Bundesbank)行長曾經是歐洲最有權勢的央行官員。今非昔比。在歐洲央行(ECB)的理事會中,延斯•魏德曼(Jens Weidmann)只是23名理事中的一位。他只有一票表決權——和希臘一樣。還有更爲糟糕的情況。作爲歐洲所剩無幾的貨幣政策鷹派人物之一,魏德曼受到了孤立,他感到非常憤怒,因爲歐洲央行準備全力以赴開展違背其自身章程的業務:購買成員國的債務。揮別過去的歐洲央行,迎接「法蘭克福版的美聯準」吧。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嚴重押錯賭注的故事。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德國總理海爾穆•柯爾(Helmut Kohl)以放棄德國馬克爲條件,換取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接受德國統一。這種高尚的自我剋制姿態當然不是完全無私的。作爲頭腦清醒的談判的一部分,德國放棄經濟霸權的象徵,而回報是歐洲貨幣和財政政策將被「德國化」。在一個擴大了的新「德國馬克區」,所有人都將不得不學習德國的廉潔作風。

2008年金融危機讓這場押注落空。歐洲央行開始胡亂地調整其有限的授權,在內部引發了激烈的爭執。2011年,時任德國央行行長的埃克塞爾•韋伯(Axel Weber)被認爲有望接任歐洲央行行長職位,但他放棄了角逐。接著另一位德國貨幣政策鷹派人物于爾根•斯塔克(Jürgen Stark)辭去了歐洲央行理事會成員的職務。近日魏德曼也威脅要辭職。德國沒有「德國化」歐洲,反而即將被「歐洲化」,甚至被「地中海化」。

您已閱讀33%(619字),剩餘67%(12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