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問題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川普的北約和伊朗議題都不靠譜

曹辛:美歐關係無論是雙邊關稅還是北約與美國的合作都不確定,根源在於川普對歐洲的控制和盤剝。伊朗棄核的前景仍然很不確定。

伊朗
IAEA:伊朗或許「幾個月」就能重啓鈾濃縮

對於美國和以色列的轟炸是否對伊朗核計劃造成了嚴重破壞,各方說法不一,尤其是不清楚伊朗400公斤高濃縮鈾是否受損。

中國-伊朗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評估

葉勝舟:回顧戰前中伊關係,推進並非來自內生動力,而是美國外力;並非伊朗迫切需求,反而三心二意。一句話概括是政治溫、經濟涼、軍事冷。

每週時事分析:川普伊朗行動的後果

曹辛:川普並未實現中東「和平」,他的此次操作給未來中東格局留下了很大隱患。這一影響還波及到美國的東亞盟國和北韓。

川普不應陷入「以伊戰爭陷阱」

張烈夫:川普爲幫助以色列削弱勁敵伊朗、成爲中東霸主而下場參戰,這是幫以色列「偉大」,而不是「讓美國再次偉大」。

以色列
以色列對伊朗軍官與核設施發動空襲

以色列針對伊朗的核項目、軍事設施和高級指揮官發動了數十次空襲,這場大規模攻擊將中東推至一場新戰爭的邊緣。

能否阻止伊朗向核國家邁進?

隨著這個伊斯蘭共和國的鈾濃縮水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西方外交官試圖重啓談判。

伊朗
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稱有「大量軍事選項」威懾伊朗

美國負責中東地區的軍事指揮官弗蘭克•麥肯齊對伊朗發出警告之際,西方對伊朗在恢復2015年核協議的談判中的表現日益失望。

美英澳:伊朗用勒索軟體攻擊美澳基礎設施

據一份美英澳機構的聯合聲明,伊朗支持的駭客正瞄準「美國關鍵基礎設施」,以在覈談判重啓前掌握更多籌碼。

國際原子能總署總幹事就伊朗核計劃發出警告

國際原子能總署總幹事稱,伊朗濃縮鈾丰度已達到「製造核彈的國家纔會達到的」水準,現在要直線迴歸到2015年已不可能。

伊朗
美國撇清與伊朗核設施遇襲事件的關係

美國否認與伊朗納坦茲地下鈾濃縮廠發生的事故有關,而德國警告該事件可能會影響原定於週二在維也納重啓的核協議談判。

伊朗
歐盟-伊朗支付系統的全球意義

蘭順正:歐盟爲保障與伊朗正常貿易往來而設立的INSTEX已完成首次交易,中俄等國可以對INSTEX進行適當支持。

波頓若去職對東北亞意味著什麼?

王鵬:波頓和川普在朝核問題上的「初心」是完全矛盾的,他若去職,美國半島政策可能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誰在制定美國的伊朗政策?

王一鳴:在美國對伊政策的出臺背後,在國際原油市場的暗湧背後,很可能並未裹挾著白宮非常明晰的中東戰略。

美國封殺伊朗原油出口

白宮終止對伊朗石油買家的制裁豁免,這意味著印度和中國等國若繼續進口伊朗石油將面臨懲罰。此舉將油價推至今年新高。

哈米尼下令加快擴大鈾濃縮產能準備

伊朗最高領導人沒有提供具體時間表,但他確實表示伊朗將繼續遵守核協議,似乎表明他在談論協議失效後的目標。

中東
奇葩的川普對伊朗政策

加德納:美國總統的鷹派團隊對伊朗提出的12點要求,就像是在邀請伊朗舉手投降,甘心成爲一個附庸國。這一幕永遠不會發生。

FT社評:川普的計劃勢必導致美伊開戰

美國的算盤不可能實現。面對美國和沙烏地等地區對手的敵意,伊朗可能又會忍不住重啓核計劃。這必將導致戰爭。

伊朗
FT社評:川普退出伊核協議後果嚴重

川普單方面決定終止履行伊朗核協議不僅是對中東和平的威脅,還將美國與其歐洲盟友長期的緊密關係置於嚴重危險境地。

川普警告伊朗不得重啓核計劃

美國總統嚴厲警告德黑蘭方面不要重啓核計劃,即便美國決定退出伊朗核協議也不例外。

伊朗
川普的對伊朗戰略是玩火之舉

加德納:如果川普宣佈退出2015年伊朗與美國及其他五個世界大國達成的核協議,此舉將成爲他迄今採取的最具破壞性的行動。

川普將宣佈對伊朗新措施

川普可能在下週宣佈一系列針對伊朗的新強硬措施,包括有針對性的額外製裁、將伊朗革命衛隊定爲恐怖組織等。

美國尋求以「不丟臉」的方式「修理」伊朗核協議

美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向FT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希望在不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情況下對伊朗採取更強硬的政策。

伊朗
中國在伊朗都做了些什麼?

崔瑩:伊朗遭西方制裁時,中國「雪中送炭」。如今在抱怨中國商品充斥該國市場時,伊朗繼續歡迎中國基建援助。

伊朗
伊朗總統誓言推進飛彈計劃

遜尼派海灣國家和以色列認爲伊朗飛彈計劃對地區安全構成威脅,它們歡迎美國總統川普對伊朗採取強硬立場。

伊朗
伊朗試射飛彈後美國宣佈新制裁

川普宣稱:「伊朗正在玩火」。此舉標誌新任美國總統開始兌現競選承諾,對這個伊斯蘭共和國採取更強硬立場。

伊朗
伊朗處決一名核科學家

自稱遭美國綁架的阿米里在2010年返回伊朗時曾受到英雄般接待,但他次年便因叛國罪名被捕。

歐巴馬比批評者更懂伊朗

FT專欄作家盧斯:務實的談判者善於從對手的視角看待問題。伊朗問題的起點是,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想法是完全理性的,而伊朗決定擱置核野心以換取解除經濟制裁也是理性的。

約翰•克里的「個人秀」

伊朗核談無疑是自尼克松訪華之後,美國外交政策上的最大一場賭博。雖然這次協議會被記載爲歐巴馬的外交政績,但真正說服德黑蘭鬆開拳頭的人,是約翰•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