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協議

約翰•克里的「個人秀」

伊朗核談無疑是自尼克松訪華之後,美國外交政策上的最大一場賭博。雖然這次協議會被記載爲歐巴馬的外交政績,但真正說服德黑蘭鬆開拳頭的人,是約翰•克里。

自從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華以後,伊朗核協議無疑是美國外交政策上最大一場賭博。約翰•克里(John Kerry),這位曾經的越戰老兵,現任美國國務卿在促成該協議幾小時後,解釋了是什麼驅使自己要與經常高喊「美國去死」(Death to America)的伊朗政權達成協議。

克里說:「大學畢業後,我上了戰場。戰爭讓我知道了外交失敗所要付出的代價。因此我作了一個決定,如果有朝一日我有幸處於可以促成改變的位置,我會盡力去這樣做。」克里曾擔任過5屆參議員,2004年大選中以微弱差距輸給了小布什(George W Bush)。

此次協議是美國外交政策中最有爭議的協議之一,雖然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將永遠與該協議聯繫在一起,但促成協議的是克里。在建於19世紀的維也納科堡宮酒店裏,克里開玩笑說那天是歷史性的一天,因爲這是「我六週以來第一次穿上一雙鞋」——他剛從法國那起自行車事故中康復。但事實上,對於一個漫長職業生涯裏一直未能取得最高成就的人來說,這一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的協議絕對是一項確定他爲世人留下何種政治遺產的勝利。

您已閱讀23%(482字),剩餘77%(16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