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

高盛
高盛就1MDB案針對馬來西亞政府提起仲裁

爭議的焦點是高盛在2020年同意就其在1MDB醜聞中的角色向馬來西亞政府支付25億美元的和解協議。

成都
以仲裁提振法治,服務成都發展能級

田雯傑、王英良:作爲一座新的崛起型城市,成都完全可以建設成爲中國西部的國際仲裁中心,提高中國仲裁的國際吸引力、競爭力和公信力。

新加坡
新加坡挑戰香港的仲裁中心地位

2020年在新加坡提交的新仲裁案件數量創下紀錄,令香港與新加坡之間的仲裁中心之爭變得更加激烈。

FT社評:全球貿易需要獨立的仲裁機構

WTO上訴機構因美國阻撓任命新法官而停擺,使全球貿易體系喪失獨立的仲裁機構。改革勢在必行,但需要美國的支持。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南海仲裁案裁決?

童之偉:中國應當直面南海仲裁裁決作爲國際法司法文書的客觀屬性,正視其給中國南海利益帶來長期負面影響的可能性。

南海仲裁案:中國需要補上國際法這一課

汪錚:時至今日,中國還是不習慣主動利用法律武器爲自己爭取和維護權益,還是對國際法的規則和慣例不熟悉。

菲律賓低調處理南海仲裁結果

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蒂曾發誓要駕駛水上摩托艇,將國旗插到爭端島嶼上,但裁決公佈後,他並沒有發動引擎的跡象。

仲裁結束之日,談判開始之時

孫興傑:仲裁裁決並不會帶來結果,而是當事方進行談判的開始,通過妥協和磋商重構南海秩序的開始。

有爭議的仲裁是推動南海爭端和平解決的新契機

蔣豪:此次仲裁外衣合法、內容不公,但客觀上也推動了爭端各方確權、論辯,最終通過談判等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南海仲裁後北京能否挽回顏面?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仲裁裁決頒布後,中菲可重啓談判,將仲裁結果納入考量以解決爭議,但不必正式提及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