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南中國海

有爭議的仲裁是推動南海爭端和平解決的新契機

蔣豪:此次仲裁外衣合法、內容不公,但客觀上也推動了爭端各方確權、論辯,最終通過談判等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7月12日,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組成的仲裁法庭對菲律賓訴中國一案作出裁決,不出各方預料,裁決結果對中國十分不利,菲律賓的訴求幾乎完全得到滿足。鑑於裁決出臺前中國和美國在南海均有「秀肌肉」的表現,以及中國對該仲裁一貫的「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立場,雙方對立明顯,一時南海必有一戰的觀念瀰漫開來。

然而,在本文看來,這一裁決不僅不會開啓戰端,反而可以推動南海爭端的和平解決。這是由該裁決的特點以及當事國及當前國際社會的獨特情況決定的。

這個裁決具有外衣合法、內容不公兩個明顯特點。

您已閱讀7%(243字),剩餘93%(30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