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

海外資金爲什麼投資中國?

趙雪:貿易摩擦升溫,引發外資撤離中國金融市場的擔憂。只要大環境不發生顯著改變,境內金融市場對外資的長期吸引力只會越來越大。

嚴重扭曲的中國金融體系

很多分析師認爲,中國金融體系的嚴重扭曲已成投資失控的最大單一因素。在中國,資金都流入國企,國企用廉價資金投資樓市或對外放貸,導致資產泡沫越吹越大,而中小企業卻很難從國有金融體系中獲得貸款。

溫州:中國試「金」石

中國浙江溫州市的金融改革試驗,可能是中國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金融改革試點。分析師稱,如果改革試驗獲得成功,中國將發展出一種更高效的融資模式,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如果試驗失敗,中國經濟可能大幅減速。

中國短期內難有實質性的金融改革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凱瑞•布朗:中國政府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得出的一個教訓就是:政府對企業(尤其是金融和銀行部門的企業)的指導和干預,不僅正確,而且必要。

中國金融體系的真正風險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中國銀行體系中的隱性虧損實際上是準財政赤字,而非傳統意義上的不良貸款。中國政府的真正挑戰是,承認增強財政體系、使之以更透明、更不易損害穩定的方式滿足支出要求的重要性。

FT社評:中國應深化金融改革

北京方面必須放鬆金融管制,不僅是針對銀行如何放貸,也包括在利率和匯率方面的管制。只有這樣才能使各銀行足夠穩健,能夠面對曾使全球金融體系發生痙攣的衝擊。

中國基金業2012年前景黯淡

諮詢公司Cerulli稱,中國共同基金市場料將爲長線投資者帶來回報,但該行業短期內的盈利能力不斷下降,2012年的前景頗爲黯淡。

「中國應放鬆金融管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首份中國金融業評估報告中表示,中國金融體系「脆弱性不斷蓄積」,這要求中國政府放鬆其對銀行、匯率和利率的嚴密管制。中國央行表示,IMF這份報告總體上是富有建設性的,但一些建議有失妥當。

隱祕的信貸數據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最新公佈的信貸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銀行正在加快放貸力度。市場正在醞釀流動性的寬鬆前景。

市場的邏輯與政制的張力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森:中國民間借貸氾濫,一方面折射出中國金融體系內部的紊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國宏觀和微觀經濟的潛在問題。若不加以應對,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造成中國金融體系斷裂乃至經濟的整體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