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大師展」遍地開花,下一步在哪裏?

魏寧均:藝術「大師展」在中國時下的繁榮,並不意味著孕育大師的生態已然完備,當「大師展」不再成爲一個名片,或許纔是成熟的開始。

國內的展覽氛圍好不熱鬧。7月15日,「馬諦斯的馬諦斯」展覽於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揭幕。該展覽曾計劃於2022年3月26日開幕,卻因爲法國北部省拒絕出借作品而叫停(借展方馬諦斯美術館爲北部省省立美術館);如今,時隔近500天再次在UCCA展出。

類似的展覽在今天爲數不少,「現代主義漫步: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館藏展」在上海UCCA Edge亮相,囊括來自巴勃羅•畢加索、保羅•塞尚等藝術家的作品;浦東美術館之「六百年之巨匠:來自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的傑作」,如其名,展示了600年跨度內70幅的繪畫作品;中國國家博物館也聯手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推出「心影傳神」肖像主題展。

這類展覽有一個特定名詞——「大師展」。繼上海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年初打破國內博物館收費特展觀展人數記錄後,在北京、上海今年這樣展覽的熱度還在蔓燒。

您已閱讀11%(366字),剩餘89%(29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