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人們一直夢寐以求一個沒有工作的世界。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在1891年的一篇散文中想像了這樣一種未來:「就像樹木在生長,而鄉村紳士卻在休憩中,因此當人類在自得其樂、享受文雅的閒暇(人類的目標是它而不是勞動)、創造美麗的事物、閱讀美好的東西,或僅僅是懷著讚美和喜悅沉思這個世界時,機器就會在做一切必需的和令人不快的工作。」
今年,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再度引發這樣一個問題:有朝一日機器會不會完全取代對人類勞動的需要?我對此表示懷疑,尤其是因爲人類具備爲自己創造工作的非凡能力。但是,讓我們暫且假設技術進步真的開啓了一個休閒時代。我們真的能夠適應嗎?
1930年,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推測「我們的孫輩的經濟可能性」時,他認爲,我們所知的工作不復存在,可能會引發一場集體「精神崩潰」。他說:「要在幾十年內拋棄那些經過無數代薰陶,對於普通人來說已是根深蒂固的習慣和本能,確實讓我在細想之下感到害怕。」
您已閱讀26%(428字),剩餘74%(12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