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的約翰•古迪納夫(John Goodenough,見文首照片)成爲有史以來最高齡的諾貝兒獎(Nobel Prize)獲得者。這位化學教授因此可以算一筆舊賬了:在他獲獎的33年前,他的僱主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試圖讓他退休,當時他本人還不願退休。用他的話說,他「逃亡」到德克薩斯州,在那裏的整個時期愉快地工作著——通常是在週末。
古迪納夫的職業道德證明,富裕國家常說的故事——爲了支撐日益老齡化的人口,年輕人揹負著越來越大的負擔——存在錯誤。那些像古迪納夫一樣,原本可能在65歲左右退休的人,現在正在工作更長的時間。同時,年輕人並沒有像以前那樣早早就掙錢,而是花更長的時間學習。
傳統上,社會科學家使用「撫養比」來評估福利國家的可持續性。撫養比,是其他年齡段人數與15歲至64歲年齡段人數之比。「工作年齡」的人必須支持那些不能工作的人。高撫養比意味著資助醫療保健、教育和社會保障計劃的人更少。
您已閱讀34%(411字),剩餘66%(7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