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與美酒

從巴黎到上海的小酒館文化,醞釀了30年

蘇麗雅:在上海這座最接近歐美生活方式的中國城市,小酒館火爆並不稀奇。但它得以積澱成一種概念與文化,是在這兩三年才逐漸形成的。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有一位名叫伊夫•康德柏德(Yves Camdeborde)的廚師,他曾在法國名廚Christian Constant旗下餐廳工作,因爲厭倦了高級餐廳裏的繁瑣禮儀和昂貴的賬單,開始反思和探索美食的意義和可能性。很快,他位於巴黎第14區的La Régalade開業,提供精美的食物、輕鬆的用餐氛圍,以及「皆大歡喜」的價格。隨之,精緻的料理小館(Bistronomy) 概念正式誕生。

這股風潮,一開始並不被認可,反受到不少業界人士的質疑,「這不就是傳統的小館子嗎?」時間真是一件好事啊,很快巴黎的小酒館文化就得以蔓延全球。隨著一些米其林名廚及新生代廚師的加入,小酒館的品質也變得越來越好,從環境到服務,都透露出迷人的講究。

您已閱讀10%(318字),剩餘90%(27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