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與美酒

嬗變中的中華美食

蘇麗雅:來自各種文化的名廚正在創新中餐。他們將法餐、日餐、意餐等的精髓與中餐結合,創造出全新的中餐概念。

爲了觸及由食物到心靈的快樂,人類向來是勇者。

20世紀初期,爲了找到能讓食物冷凍起來的辦法,美國人Clarence Birdseye跑到了寒冷的北極圈內,探求當地人在溫度極低的條件下儲存魚肉的祕密,後來他發明了急凍技術。到了五六十年代,法國掀起了一股新浪潮,當時有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廚師,他們拼命要突破傳統法餐的繁複、規則與「禁忌」,想要實現法餐自由,終於到了1973年,法國知名美食指南《Gault Millau》的兩位創辦人Henri Gault與Christian Millau,首次把這場運動命名爲現代法餐革命(Nouvelle Cuisine),立刻得到一衆先鋒廚師的響應,包括保羅•博古斯(Paul Bocuse)與蜜雪兒•蓋拉爾(Michel Guérard),而這場料理新浪潮,也奠定了全球對法餐的普遍認知。

20世紀後期,法餐爲王可以說是全球飲食的一個定律,好像它就是一個風向標,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遍佈各處的西餐廳。即使到現在,法餐也是每座城市的重頭戲。直到進入21世紀,新北歐美食的出現,才讓全球美食界的焦點發生了轉移。其實新北歐美食的出現,與現代法餐革命相似,也是充滿必然。回到2003年,名廚René Redzepi正式創立Noma,當時他拒絕深受法餐烹飪影響的傳統北歐美食,無比渴望建立一種全新的「秩序」。很快,他與Claus Meyer (餐廳合夥人、著名餐飲企業家、美食作家、主持人)共同研發了一套向本地食材、烹飪及飲食文化致敬的餐單,隨即引起轟動。一年後,他們聯合總共12位北歐國家的廚師,共同發起了新北歐美食宣言(New Nordic Food Manifesto)。在過去10多年的時間,新北歐美食也發展成全球飲食文化版圖的先鋒。

您已閱讀26%(736字),剩餘74%(21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