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子女

當女兒問出「生命的意義」

李靜:「每天辛苦地從早上6點起牀到晚上10點熄燈,把時間花費在學習、喫飯和睡覺三件事上。過了中學還有大學,還有許多其他未知的挑戰,我們的存在爲什麼要這麼辛苦?」

【編者按】作爲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努力學習的父親,作者希望分享和中學生女兒之間的家庭教育,以及日常相處的感悟和驚喜。本文爲「陪伴成長」系列第十四篇。

從農曆春節到迎來中小學校6月的復課,女兒每天居家網課的生活也即將劃上句號。12歲的女兒自從春節期間因爲疫情而被迫取消了外出的旅行,又被關在家中近三個月,面對不能見小夥伴、不能隨便外出等諸多公共管控措施,心裏也是憋著一股小小的情緒,時不時我們父女倆爲一些問題沒少發生爭執:從爲什麼要減少公共場所的外出活動,外出要主動戴口罩,到在商場、地鐵等各類公共場所裏形形色色人羣各種防護裝備的穿戴等,我們之間談論的話題逐漸從病毒本身的危害性到了人在危險困境下的行爲選擇,話題也是頗爲廣泛。

4月底,因爲投資了一個教育項目,工作原因我帶著女兒來到南方的一所縣城學校開始爲期近三個月的學習和生活。換了環境,從生活起居到小夥伴之間的社交,讓12歲的女兒積累下來的情緒上的一些不滿有所顯現——無論是學習還是父女之間的日常交流,總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終於經歷了2周的校園生活後,她很嚴肅地問道:

您已閱讀22%(460字),剩餘78%(16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