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理解「公共危機」事件?

李靜:從女兒的感受來看,一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平時衛生習慣也不差,憑什麼下飛機就要接受「自我隔離」?

【編者按】作爲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努力學習的父親,作者希望分享和中學生女兒之間的家庭教育,以及日常相處的感悟和驚喜。本文爲「陪伴成長」系列第十二篇。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疫情擾亂了中國大多數人的生活,剛開始僅是個體的事件,在春節前後一週的時間內,發展成了一場重大的疫情危機。這期間,政府和下屬社區實行了諸多管制措施。不僅中國如此,其他與中國有密切往來的國家也在積極地應對這場危機。這讓我們一家人原計劃和女兒去加拿大蒙特利爾旅行的計劃也不得不取消了。

說實話如何讓12歲的女兒明白「冠狀病毒」、「疫情」、「公共危機」和一家人的「旅行計劃」之間的關係,也是著實讓我費了一番腦筋。表面上看,如果我們堅持按原定計劃去旅行,那很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下了飛機後被「自動隔離」14天,相對於一共不到10天的旅行,顯然繼續按原計劃去旅行的行爲是不妥當的。但女兒恰恰不明白的就是,政府有什麼權利要求我們下了飛機要「主動被隔離」,我們不是很健康嗎?如果不相信,可以請醫生來檢查啊。而且每年冬天有那麼多人感冒發燒,也沒有見到政府管這麼嚴格,嚴格到把人要隔離,怎麼這次「冠狀病毒」的出現,大家卻這麼緊張,政府到底是怎麼啦?

您已閱讀21%(507字),剩餘79%(19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