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2016:中國供給側vs海外黑天鵝

中國東方證券邵宇:新常態下推進結構性改革仍然是重中之重,新常態三大特徵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背後則對應著成長、改革、全球化這三重斷裂帶。

隨著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結束,中國決策層對2016年的經濟工作已經做出了部署,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結構性改革仍然是重中之重。所謂新常態,其三大特徵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背後則對應著成長、改革、全球化這三重斷裂帶。在未能達到新的穩態之前,仍然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來衝出三重斷裂帶。因此,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的關鍵詞仍然是應對風險和推進改革。

首先即是在穩成長方面,「三期疊加」(成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結果就是,傳統的成長動力——GDP錦標賽已經逐漸喪失,而新的成長點的有效形成還需要時間。在完成動力的切換之前,可能就是經濟的不斷下滑以及風險因素逐漸釋放帶來的不穩定。

因此,第一個風險來自於傳統成長動力的繼續缺失。當前的經濟數據已經處於過去五年乃至十幾年來的低谷,官方(統計局)公佈2015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速爲6.9%,基本完成全年7%左右的目標。傳統三駕馬車均處於下行趨勢中,投資、消費等數據持續下行,尤其房地產投資已接近收縮,出口數據也連續幾個月出現負成長。預計2016GDP成長速度可能進一步下行至6.5-6.7%。

您已閱讀8%(489字),剩餘92%(59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