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藝術品投資

Picasso is not just valuable in the abstract
藝術收藏家爲何一擲千金?


FT專欄作家加普:儘管大量資金流入藝術品領域,但藝術品的回報是不確定的。收藏家購買藝術品可能更多在於社會地位與審美方面的回報。

When a group of wealthy investor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to buy an asset, surely they have a clear idea of its financial value? Jussi Pylkkänen, president of Christie’s, who on Monday night auctioned Picasso’s “Les Femmes d’Alger” (Version O) to an anonymous buyer for $179.4m, thinks they do.

當一羣富有的投資者競購某項資產時,他們肯定特別清楚這項資產值多少錢嘍?佳士得(Christie's)總裁尤西•皮爾卡寧(Jussi Pylkkänen)認爲確實如此。上週一晚,皮爾卡寧以1.794億美元的價格把畢加索(Picasso)的《阿爾及爾的女人(0版)》(Les Femmes d’Alger (Version O))拍賣給了一位匿名買主。

您已閱讀6%(468字),剩餘94%(70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